Web3律师:刑事案件中,虚拟货币价格怎么定?

   日期:2025-03-13    作者:zedh6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quote/2938.html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比特币、以太坊、泰达币等虚拟货币在集资、诈骗、盗窃、职务侵占等刑事案件中的涉案频率显著上升。根据裁判文书网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涉虚拟货币刑事案件逐年增长。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对虚拟货币的定性尚未统一,司法机关在定罪量刑时面临两大核心难题:一是虚拟货币是否属于刑法保护的“财物”;二是其价值如何认定。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犯罪数额的认定及量刑的均衡性。

2025年2月下旬,西南政法大学朱建华教授在《探索建立阶梯式犯罪数额判断规则》中指出,针对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虚拟货币的受贿数额的认定问题,建议按照购入价格、销赃价格、市场价格的先后顺序,构建一个阶梯式的犯罪数额认定规则,从而准确地认定犯罪数额,确保法律的公正性。

如何在政策限制与技术障碍下,构建兼顾法律逻辑与技术特性的定价规则?


根据2013年《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及2017年《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虚拟货币被定义为“虚拟商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相关交易活动被纳入非法金融活动范畴。2021年《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境内交易平台被全面清退。

但《民法典》第127条提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为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预留了空间。对此形成两种观点:

1.数据说:认为虚拟货币本质是电磁记录,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应通过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罪名规制。

2.财产说:主张虚拟货币具有价值性、可控性与流通性,应纳入侵犯财产罪保护范畴。

从判例看,虚拟货币虽非法定货币,但被普遍视为具有财产属性的“虚拟商品”(价值性、可控性、流通性),受刑法保护,但对其价值认定持谨慎态度。

1.价值性:通过法定货币兑换或实际交易形成经济价值;

2.可控性:持有人通过私钥实现排他性占有;

3.流通性:在特定群体或境外平台可兑换为法币或其他商品。


根据50余份涉虚拟货币刑事判决书的统计分析,司法机关主要采用以下定价方法:

图片

1.政策限制与数据合法性矛盾

根据《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境内司法机关不得直接采用境外平台价格数据。但实践中,多数虚拟货币交易依赖境外平台(如币安、火币等)。例如“赵某诈骗案”一审以火币网价格计算损失,但二审认为此举“变相承认境外平台合法性”,最终改按被害人实际购入成本认定数额。

2.价格波动性与时间节点选择

虚拟货币的特殊性,如高波动性、24小时交易市场,以及缺乏中央定价机制。这些因素使得时间节点的选择更加复杂,可能影响证据的收集和价格的认定。例如,在盗窃案中,如果虚拟货币在被盗后价格大幅上涨或下跌,如何确定其价值?是否以案发时、立案时还是判决时的价格为准?这关系到赔偿金额和量刑的公正性。

3.技术取证的局限性

区块链的匿名性导致追踪困难,数据存储分散在多个节点,可能涉及跨国取证,还有加密技术带来的数据解密难题。此外,私钥丢失或销毁可能导致关键证据无法获取。匿名钱包、混币技术(如Tornado Cash )也会导致链上追踪困难。


1.如确立“实际支付成本或销赃金额优先,市场价为补充”原则

2.构建“动态价格数据库”

平衡波动性,体现市场公允价值,如合理期间均价(如30日)。

3.“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谦抑性原则

质疑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若案发后价格暴跌,可考虑按有利于被告人的时间节点认定

1.区块链取证标准化

推广司法区块链存证平台,要求办案机关通过合规工具(如Chainalysis)固定钱包地址、交易哈希值等关键证据。

2.引入第三方鉴定机制

委托具备区块链审计资质的机构出具价格认定、评估报告。如鉴定机构对涉案虚拟货币在多个平台的历史价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增强证据公信力。

1.按币种类型差异化处理

2.探索“损失填平”与“获利没收”双轨制

在职务侵占、诈骗等案件中,对被告人未变现的虚拟货币,可责令按被害人损失退赔;对已获利部分,则按实际销赃金额追缴等。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