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风暴里的“新苏商”

   日期:2025-03-30     作者:dr30z       评论:0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news/3638.html
核心提示:2025年3月29日,苏州发布了《苏州市2025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围绕市场、创新、政务、法制、人文“5个环境”,推出15个方面工

2025年3月29日,苏州发布了《苏州市2025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围绕市场、创新、政务、法制、人文“5个环境”,推出15个方面工作举措。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参数规模到达临界值时,会出现惊人的智能“涌现”(Emergency)。当营商环境足够优越到成为企业家的乐土,企业家群体“涌现”,又将给城市带来怎样的创新创造大爆发?

文 | 吴悠然

“让我们,以家国为重,以发展为要,以创新为任,以富民为本。争做‘崇实 精工’的表率,勇当‘敏行 致远’的先锋!”

2025年3月29日下午,苏州狮山大剧院剧场,集齐了近千名苏商。当老中青三代民营企业家登台共同发布《携企手 爱苏州》倡议书时,音诗画将2025苏州苏商大会推向高潮。

近代中国,苏州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家,作为江南工商业的领军者和“挑大梁”者,为实业报国之先驱。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长三角区位优势,活跃在苏州企业家群体,更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代表。截至2024年底,苏州在A股、港股和美股的上市企业有255家,占到江苏全省(812家)近1/3。

从2024年GDP看,苏州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位,企业家群体功不可没。除了恒力集团、盛虹控股集团、沙钢集团、亨通集团等以炼油、石化、钢铁、光纤电缆等起家的制造业代表,更有数智化时代涌现的新锐代表。

他们不一定出生在苏州,但多有海外求学、工作经历,带着新视野、新技术、新思维来到了苏州。有些自诩为草根创业,有些自谦没有父辈的优秀能力,有些创业已经18年了自称还在路上。

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细分市场里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做成了中国“数据要素第一股”;也不耽误他们为企业技术、市场、产品等多个领域引入更多新思维,同时意识到这些新思维会带来全新的对错,而践行这些对错正是这一代企业家肩负的使命 ;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型创业的长周期,愿意坚定地走下去,在波折中从未放弃“让世界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

在AI大爆发的2025年,他们中有人早在18年前已投身其中,有人密切关注之后认定这是必须抓住的机会,有人第一时间里冲上去拥抱和试用AI。以稳健务实著称的苏商,与变革性技术共舞的苏商,也将重新定义属于新时代的“新苏商”。

图片▲2025年3月29日,苏商大会集聚了数千名苏商。

2009年,在美国读硕士的左磊决定休学,投身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

他停留在了苏州,用15年时间创出了中国“数据要素第一股”天聚地合(02479.HK)。

这个江苏镇江人,原本的创业第一站是上海,机缘巧合,参加同学婚礼来到苏州,三个同学一合计,原地合伙创办了这家公司。

15年后,左磊向南方周末坦言,苏州愿意扶持小企业,对初创团队来说很有吸引力,可以节省很多钱。比如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可以按照10%拿到补贴30万元。评上领军人才之后,又有办公室免租、公寓免费等支持,对早期创业帮助很大。创业第二年,他们还收到了苏州国有投资企业旗下基金的天使轮融资。

天聚地合是一家综合性API数据流通服务商,向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科技公司及其他商业及政府组织以及应用程序开发商及科技专业人士,提供标准API服务及定制化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比如你在手机上查询天气预报,你在登陆App/网站账号时,给手机号码发送的身份核验码,很有可能就是经由他们的API服务实现。

创业最早期,他们开发了一个南非世界杯赛事信息的App,一开始还不错,随着赛事结束活跃度降低。接着他们在App开发者社群中发现一个市场痛点,每家创业团队都需要自建爬虫团队爬取信息,费时费力。于是他们决定做数据聚合平台,把互联网上公开和半公开的数据集合起来,做成API接口,提供给开发者使用,并收取小部分费用。

“我们最早发现这里面的痛点,然后把这些痛点变成了一个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需求,我们建立这样的一个商业模式。”左磊说。此前从来没有按照数据接口来付费,他们也可以算作是数据变现的“鼻祖”。

随后,他们又将业务从数据爬取拓展至数据购买,相当于把一个大蛋糕买回来,切成无数片小蛋糕,让小企业也能享受到同样的数据服务或者数据质量。再后来,又拿到了公安部所属研究所的公民身份证信息中心授权,增加身份核验功能。

图片▲天地聚合办公楼。(图为受访者提供)

用十年时间把API接口从0做到800个,他们也顺势从移动互联网的打仗人,变成了卖水卖盒饭的人。2024年6月28日,天聚地合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数据要素第一股”。

目前天聚地合服务的客户,包括腾讯、百度、阿里、美团、京东等主要互联网大厂,也有电信运营商。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刚需业务,早期也是“大厂”看不上的业务。左磊解释说,这是一个很累很小的需求,对大厂来说这并非一个商业模式,因为越是大厂越是喜欢to C的模式,而非to B。

不过,一旦有了业务规模,这也是一个利润极高的商业模式。左磊介绍,在天聚地合约60人团队规模的时候,净利润已经超过了6000万元人民币。

2018年底,天聚地合申报科创板上市,不幸的是赶上了2019年P2P小贷公司和大数据公司的行业审查风暴,波及其约1/3的客户。接下来他们在数据源做了更严格的穿透核查以求安全合规,同时开始探索数据管理解决方案业务,在既有客户基础上,依托团队既有技术能力,为客户提供外部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和数据流通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他们不仅要做数据服务商,也做解决方案提供商,还在琢磨抓住智能硬件的迭代机会,做软硬一体的产品。

眼下,左磊认为AI是一个要尽全力以赴的机会。从最初把大模型做成一个API的生意,在中间做一个通道,他说,“现在我们得自己跳进去把它做成应用。”

2025年4月,天聚地合即将推出自己的AI 智能体。

图片▲2024年6月28日天聚地合港股上市。(图为受访者提供)

“我父亲太厉害了,所以我的破局方法,就是不能在他的游戏里打败他,我只能在我的游戏里打败他。我的游戏是什么?得道者多助,让更多的人愿意帮助我,一起完成我的使命。”禾昌聚合(832089.BJ)董事长赵茜菁,说到自己的父亲赵东明,有止不住的钦佩——他一个人做了两家上市公司禾盛新材(002290.SZ)、禾昌聚合(832089.BJ),投资的多家企业上市,情商、技术能力、业务能力都超一流,放到现在就是“特种兵”。

当然,这名生于1991年的独生女、“企二代”,也有自己的野心和决断。她希望能够更进一步,打造一个既注重公司营利性,又兼顾员工幸福感的平台。更希望能像父亲一样将一家优质公司交付给自己那般,把同样优质的公司传承给下一代。

赵茜菁的大学本科就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高分子专业,此后又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学院读了两个MBA,在瑞典Luossavaara-Kiirunavaara AB(LKAB)集团工作了近4年,担任战略采购经理,2017年回国进入禾昌聚合。

禾昌聚合,是一家以改性塑料为主的民营企业,通过加入合适的改性剂,经过共混、填充、增强、共聚、交联等物理、化学方法对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韧性、强度、拉伸性、抗冲击性、阻燃性等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由产品的广度去定义,我觉得这是一家能够往下发展的公司。”赵茜菁花了7年多时间,从人力资源、采购到销售,辗转禾昌聚合的各业务部门,从最初的暂时回归,到有了一群90后的核心团队,2024年8月正式出任董事长。

这是发生在苏州的诸多民营企业的二代接班故事之一。他们出生在很多人奋斗的终点,原本可以在海外过相对悠闲安逸的生活,但还是选择回来,想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有所成就。

在我们与她沟通约访时间时,赵茜菁一直在密集的出差路上。她说,“我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也是个非常勤勉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能力有多强。”她觉得自己全靠团队走到现在。

务实,稳健,创新,求变。这是她所认为的苏商特质。苏州众多企业,从基础制造业做起,稳扎稳打拓展业务。再者是创新求变。身处经济发展前沿,苏商不会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投入研发,用新技术打开市场,积极与外界合作,引进先进理念与技术。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她正张罗着把“我方战士”的战斗能力全部提高,招募人才和培养人才,以市场为主导去研发和迭代产品,拥抱AI,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重塑传统的商业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图片▲禾昌聚合董事长赵茜菁。(图为受访者提供)

老一代的苏商非常务实且眼光长远,企业的发展和传承也跟城市、行业同频共振,推动行业进步。思必驰的创始人高始兴,颇能理解赵茜菁这样的企二代——他们想创业,而且都知道创业很苦,但他们想用技术改变这个世界,想为行业做些什么。

2007年思必驰在英国剑桥成立,2008年回国落户苏州,是一家提供人机对话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基于自主研发的对话式人机交互中台和人工智能语音芯片,围绕“云+芯”进行布局,针对智能汽车、智能IoT领域以及数字政企类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服务,实现人机信息交互。

高始兴把思必驰定义为“新苏商”。这个生于1976年的山东潍坊人,在2008年以前都没有来过苏州。他最早与苏州的接触,是苏州工业园招商团队赴剑桥大学的招商活动。那时候人工智能还鲜为人知,技术发展也处在低谷期。

等到他亲赴苏州考察,看到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里已有海归人才和企业用行动投票后,思必驰落地时没有太多犹豫。

在高始兴看来,苏州有全球招商意识,能对新产业提前布局,政府官员一般5年为一届的任期,对像生物医药这种研发动辄十年为期的产业,能有足够的包容和容忍度,很了不起。

到真正落地时,公司注册、办公场地租赁、银行开户等基本不需要操心,快速融入环境,此外还有领军人才、房租减免、资金资助等等,不用催,承诺的东西全部兑现。他说,来了不后悔,这么多年没动摇过。

图片▲思必驰办公楼位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图为受访者提供)

高始兴也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技术性创业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太一样,没有短平快,是一个长周期的创业,绕不开产业发展规律,特别考验创业团队的心理和认知。“你不要指望一帆风顺,创业该有的样子就是‘一帆不风顺’,一波三折,波波折折。曲线式螺旋式上升都是小概率,有时候螺旋掉下来了,创业成功概率1%都不到。”

高始兴说,“当我们的技术精英意识到,仅仅技术成功不代表商业化的成功,这点我觉得非常关键。”

在过去18年里,思必驰做过业务取舍,2014年剥离教育业务、专注物联网的转型,也受到过打击,2023年冲刺科创板遇挫。但这并未影响思必驰的业务步伐,他们依然在大力投入研发。

目前思必驰激活了8亿多部设备,主力研发的DFM-2大模型已经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消费电子、数字政企和科研等领域落地应用,除了赋能中国的汽车、家电、机器人等产品走出去,思必驰自有品牌的产品,比如吸顶麦也卖到了国外。

“过去思科的会议系统卖到中国,现在我们新一代的AI会议产品卖到国外。”高始兴颇为自豪,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能吃苦、不服输。他相信,当规模化的拐点到了,春天就真的到了。

图片▲思必驰大力投入研发。(图为受访者提供)

后记

这三位苏商,仅仅是苏州数以万计的企业家群体之三。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成千上万的苏商故事,各有各的精彩。

在这次大会上,苏州发布了《苏州市2025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围绕市场、创新、政务、法制、人文“5个环境”,推出15个方面工作举措。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模型参数规模到达临界值时,会出现惊人的智能“涌现”(Emergency)。当营商环境足够优越到成为企业家的乐土,企业家群体“涌现”,又将给城市带来怎样的创新创造大爆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