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首例“租机贷”案被提起公诉

   日期:2025-03-19     作者:a6nl2       评论:0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news/3422.html
核心提示:因急需用钱,陈女士联系贷款中介吴某某,对方表示有无需抵押、征信的贷款渠道。随后,陈女士通过吴某某提供的二维码下载安装了一


因急需用钱,陈女士联系贷款中介吴某某,对方表示有无需抵押、征信的贷款渠道。随后,陈女士通过吴某某提供的二维码下载安装了一款名为“某某商城”的App,并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客服,在线上签订了所谓“分期协议”,约定“租借”一部手机,在3个月内分12期支付平台约手机价值两倍的租金,期满后获得手机所有权。


图片

吴某某声称,在支付首期租金后,会将租借手机邮寄至指定回收商评估,从中扣除中介费、手机“折旧费”后,剩余折现费用归陈女士。层层套路之下,陈女士先后从“某某商城”App上租得40余部手机,套现18余万元,但实际上,在3个月内她需偿还的“租金”已高达40余万元!


静安公安分局接报后迅速立案侦查,怀疑背后是非法放贷产业链。2024年2月21日,侦查人员抓获犯罪嫌疑人戴某某并扣押手机、电脑等涉案物品。


为厘清犯罪链条、全面查明犯罪手法,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在侦查阶段应邀提前介入,就侦查方向取证重点案件定性等与公安机关会商,建议围绕租机放贷链条加大侦查力度,尽快恢复涉案平台、手机等数据,据此查实借款人数、金额等关键事实。

经查,基本还原犯罪嫌疑人戴某某以租赁手机为幌子,变相向社会不特定对象非法放贷的犯罪手法。戴某某设立“某某商城”App,通过吴某某、秦某某等贷款中介寻找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引导其至上述App签订租机协议,戴某某再根据客户需求采购手机,中介操作变现,实现“平台租机—市场变现—发放贷款”流转过程,最终完成变相放贷行为。


经审计,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期间,戴某某以租机方式共向130余人变相放贷,涉及金额共计170万元,年化利率为36%至1155%不等。


在审查电子数据时,犯罪嫌疑人戴某某手机中储存的部分借款人手持借款合同与现金拍摄的照片引起检察官的注意。


通过检察官再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戴某某承认照片是放高利贷的留存,但称大部分借款人很快反悔致借款关系中断,其未删凭据。检察官询问部分借款人,结合侦查机关恢复的记账表格,自行补充侦查,确定有40余人存在借款关系。同时,建议侦查机关补充借款人证言,并调取相关微信、银行交易明细移送审计。


面对铁证,戴某某承认除了租机放贷外,自己还通过贷款中介介绍,以现金、银行转账等方式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放贷。现已查明,2023年4月起,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戴某某向40余人发放贷款200余万元,年化利率为36%至2520%不等。


讯问中,承办检察官还发现,除吴某某、秦某某外,多名中介向戴某某介绍借款人,且为多个类似非法平台介绍客户。


为彻底斩断非法放贷利益链条,检察官在退回补充侦查的同时,将上述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建议进一步查清中介人员身份、参与放贷程度等,视情依法移送起诉。目前,关联的贷款中介、手机回收商等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日前,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被告人戴某某提起公诉,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要求戴某某永久删除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公开赔礼道歉。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

以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下一步,静安区人民检察院将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在全链条惩治金融犯罪的同时,持续深化金融检察综合履职,强化金融领域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密切与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协作配合,常态化开展预防金融犯罪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有力护航区域金融高质量发展。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