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曾预测,到2025年,70%的新应用将由无代码或低代码平台开发完成。秒哒上线后,这一预判成真的概率变得更高了。
今年春节时候,百度向用户提供了一系列的AI玩法,当时我们就认为,百度的策略是实现大模型的下沉,「让人民群众先玩起来再说」。从这个角度去看,秒哒的策略殊途同归,要「让人民群众先用起来再说」。
AGI爆火后,很多人开始吐槽AI内容造成的网络污染。但在应用层面上,我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用户只会用脚投票,在更多应用中推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把开发门槛拉到地板上之后,可以预测,未来秒哒平台上诞生的应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户针对自己的各类需求所开发的个性化AI助理应用;一类则是开发者针对公域市场研发的商用应用。
这也会带来两个层面的变化。
一方面,「超级个体」时代可能正在到来。过去开发一个应用,需要技术、设计、测试等多角色协作,秒哒则通过多工具调用和智能体协作,自动集成整个分工流程。同时,秒哒可以连接图像生成iRAG、语音识别API等百度智能云生态,让生成的应用具备更强的生长能力和扩展性。
未来,无代码平台可能会像Office一样,成为个人创造力的基础工具。
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来说,无代码平台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效率引擎」。秒哒的开发模式会明显缩短应用的上线周期,通过自然语言描述需求,企业可以快速生成库存管理、促销页面等服务应用,无需像过去一样等待IT部门排期。另外,秒哒的「自定义工具扩展」功能可以支持外部API接入,在无代码基础上进一步叠加专业能力。
开发周期的缩短和运营灵活度的提高,最终会转化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标配。
复盘来看,Manus带动了AI Agent的出圈,但事实上,李彦宏应该是国内最早强调智能体的行业人士。
2024年7月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李彦宏首次提到AI智能体,认为智能体是AI时代的未来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24年11月2024百度世界大会上,秒哒亮相演示,并开始企业测试申请;2025年3月,李彦宏在人民网发表署名文章《紧抓AI智能体爆发元年机遇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出2025年可能会成为AI智能体爆发的元年。
百度方面预测,未来几年,通过秒哒平台诞生的应用数量可能会超过过去20年总和,这是属于智能时代的「应用大爆炸」。李彦宏也曾提到,「百度不是要推出一个超级应用,而是要帮助更多人、更多企业打造出数百万超级有用的应用」。
这是AI应用普惠化的重要一步。对百度来说,这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的机会。还是那句话——让人民群众先用起来再说。
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