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二十大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专栏后,2024年澎湃新闻携手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键词。我们将围绕全会《决定》选取关键词,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进行解读。
今天的关键词是: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持续关注营商环境问题,并推出一系列“先手棋”“组合拳”“连环招”优化营商环境,使我国的全球营商环境排名稳步提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次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并作出相关战略部署与配套举措,体现了中央对优化营商环境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因此,只有深入把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才能理解中央的深刻用意与《决定》彰显的改革意义,才能在实践中为优化开放合作环境、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
首先,从发展动力的角度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孵化器”与“推进器”,也是经济体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后,为寻求更高水平发展、持续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而营商环境的核心是制度环境,制度环境的建设主体主要是政府,所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源自“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平衡作用机制共同塑造。因此,《决定》提出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角度同时发力,为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市场化改革、提供法治化保障、确立国际化标准。需要指出,21世纪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支撑,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资本踟蹰不决时期,优化营商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加重要、更加实际的意义。
其次,从竞争力提升的角度看,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国家、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如果一个经济体拥有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就意味着拥有了特色鲜明的贸易空间、极具潜力的发展空间、高度规范的国际标准,进而可以获取更多的贸易份额与金融资源,并不断吸引着优秀的人才、优质的投资、优异的技术,最终形成该经济体极具个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避免与周边经济体产生同质化竞争。因此,《决定》提出系统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在“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方面开展进一步深化改革。
再次,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看,优化营商环境是基于“三个面对”所提出的改革举措。《决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党中央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对国内外发展形势作出的最新判断,也是党中央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重要依据。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持续翻涌,国际产业分工正发生深刻调整,各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体应对复杂环境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吸聚高端产业、高端科技的核心指标之一,更是提振经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式之一。
最后,优化营商环境是对“四个迫切需要”的现实回应与具体印证。《关于〈决定〉的说明》指出,“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主要基于“四个迫切需要”考虑。具体来看,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党中央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具体谋划、人民群众共同发力的综合作用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而优化营商环境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更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要准备。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始终处于“进行时”的系统工作,各实践主体应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化理念,需要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宏观规划下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动向,“因地制宜”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营商环境,形成差异化与联动性并存的营商格局,并实时关注世界其他国家、城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与教训,趋利避害、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