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1语文卷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命制,体现了试卷效度、信度、标准化的要求,考点覆盖面和试卷结构合理,能力层级比例配置恰当,难度适中。
从题型安排上看基本未变,分值上略有调整,选择题型数量增加,现代文阅读选做变成了两篇必做,这个变化较大,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加快同学们的阅读速度,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更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社会变化,更希求引领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人文情怀、家国情怀。
论述类文本阅读:以气候环境与人类义务为主题,以重点理解与结构分层为突破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选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全文862个字,阅读量适中。文章内容与全球气候的热点问题紧密相关,结构上采用“总——分1——分2——总”的四段结构,从“气候正义”产生的背景引出,然后分别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两个层面论述了气候正义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最后总括了气候正义的内涵。因此文章的中间两段是做题和理解的重点。原文虽然涉及了一些专业术语,如“气候正义”、“生态赤字”、“碳足迹”等词,但全文结构分明、条理清晰,总体上通俗易懂,阅读难度不大。
从考点覆盖范围来看,依然着重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重要句子、归纳内容、分析结构、筛选并整合信息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能力。
针对策略:
第一步:识别陷阱,掌握特点。
你连出题人如何出招都不知道,你如何接招。明明是陷阱并且特点分明,还非要往里跳,就会出现“做不对蒙不对,一看答案让人醉”的尴尬。所以同学们在阅读之前一定要熟悉论述类文本的十二大陷阱及其特点,做到“防患未然”,有的放矢。
这十二大陷阱分别是:
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增减限制、
主次颠倒、错解事例、强加因果、拼凑词句、肯否失当、文不对题
第二步:速记题干,定位原文,标批选项。
将三道题的题干以关键词的形式速记后,在原文中找到根据,并进行序号的标注,以便在返回阅读时能迅速定位,进行判断,这样做可以避免重复的无效阅读,以节省时间。
第三步:回归原文,细心比对,准确转换
不是只凭借印象,而是一定要回归原文,并且细心比对,将原文词语和题设词语进行有效准确的转换,然后再进行判断。
文学类作品阅读:小说挖掘人性,彰显时代;实用文本碎片阅读,整体关联。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小说《天嚣》,小说字数相当,情节不至于跌宕起伏,相对比较简单,环境描写丰足,有散文化倾向。小说内容侧重于科研人员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因此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上相对简单,主题也很容易把握。
第1题是客观题型,改原来“五选二”的多选为“四选一”的单选。第2、3题为主观题,考查重点还是停留在小说的要素运用、谋篇布局、艺术效果和主题挖掘等内容,所以考生只要对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艺术效果和时代意义非常熟悉,就能很好地赋分并归纳出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非延续性的新闻材料,材料一是记录,材料二是图表标注,材料三是报告,材料四比较。四则材料间出现了碎片化的非延续性,但是从宏观来说又有其整体性。这对于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陌生感,因为素材过于多元,知识过于专业,信息过于芜杂,要想从中抽丝剥茧,综合概况是有点难度的。
第7题的选择题是一个小亮点,用类似导图的形式来梳理文本内容,考生虽然第一次见这种形式,但只是题目上有创意,比较新颖,并不会影响选择的正确率。
这种题型的出现目的在于要求考生多元阅读、区间分析、综合归纳。所以以后的考生不能将阅读只停留在书本、美文和名著上,还应该多元阅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媒体、科技等专业内容的涉及,以提高眼界,增强理性思考,完善逻辑思维。
文言文阅读:正史忠良再入宫,断句翻译旧题型。
文言文《宋书·谢弘微传》,文本600字左右,与往年文言字数基本持平,题型没有变化,文言中的生僻词语很少,全文的故事也有连贯性,容易快速把握整体的文意。
第1题,文言断句题。利用断句的标志词语、结构特点和上下文语境,就能做出正确选择。
针对策略: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1.找名代
文言文中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人名、地名、你我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看虚词
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先是、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耳、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3、据结构
四字、六字或骈句,这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
4、明手法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还有顶真、反复等手法,这是文言文常用的手法。
第2题是考查古代文化常识,17年考纲中也有明确规定,加强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如节日、习俗等。四个选择项分别涉及“名字”“姻亲”“母忧”“私禄”等内容,都是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内容,但凡文言有一定功底的同学都会将它轻易地收入囊中。
第3题概括内容,命题传统,能否正确概括和同学们的古文考点词汇和基本词汇的量有关,其实古文翻译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版块,只要你的词库量够大,阅读文言很容易的,所以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古文词汇本,收集考点词和一些古文的语法现象,因为古文中的人物传记的内容不外乎君臣关系、为人个性、政绩人际、做事善恶、官职升降等方面内容,所以把握共性内容,收集基本词汇,突破考点词汇,文言就很容易了。
第4题文言翻译题仍然侧重考查重点实词、虚词,但今年的翻译并没有涉及句式和复杂语法,因此难度不大。
针对策略:积累实词,明确语法,翻译时字字落实,尤其落实考点词的精准词义,七分直译三分意译,保持文通句顺,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不入围,题材创新有变化。
诗歌鉴赏取材于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这首诗的内容和考生在考场答卷的情形相映成趣。考生在答题的同时,也了解了古人考试时的情形,题材有趣,意义深远。
第1题改为客观题,是今年考题的一大变化。“五选二”,需要考生对诗歌要快速定位并精准理解,这五个选项会涉及很多方面——手法、练字、结构、内容、情感、效果、文化常识、作者风格、时代特征、语言特点等
第2题主观题,是一个理解性的炼句题,理解句子和结合文本相辅相成,答题思路明确,赋分清楚,得分会比较容易。这道题由原来的6分减至5分,分值上进行了微调。
语言运用题
语言运用题最易百花齐放,出现新题型。前三道题成语、病句、连贯没变,表达主观题的得体题替代了虚词选择填空题,逻辑推断题替代了流程图题。这些变化在考试说明中都有体现。
连贯题型的针对策略
一、高考语言连贯的概念
所谓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此类试题灵活,对传统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常有突破,每年都有一些新创意在这类题中出现,题型也年年有变。
二、语言连贯题型要具备的能力
逻辑判断——语言组织——思维条理——话题统一
三、语言连贯题型存在的问题
1、脱离文本,凭空想象
2、用词生硬,衔接没有关联。
3、随意转换话题,没有梳理清段落的结构。
4、语言风格和原有段落不统一。
四、语言连贯题方法:
第一:前句后句勾连,找到暗示线索。
第二:巧妙转换词语,递推近义反词。
第三:符合逻辑思维,推断关联结构。
第四:参考标点符号,确定用词范围。
作文:时代脉搏有热点,逻辑辩证现人文
作文材料给出了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十二个“中国关键词”。题目要求选择其中的两三个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并且找到所选关键词的有机关联,据此写成一篇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文章。
今年的全国卷作文审题上没有任何难度,更具开放性、多元性和自主性。从材料内容来看,很类似“中国梦”,但角度上又比中国梦更加宽泛,内容上又比中国梦更加具体鲜活,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宏观上可以考虑如何认定和塑造中国形象,而微观上可以从很多具体角度,有的放矢地塑造中国形象。
但也正是因为此次作文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想要写得富有文采并独具匠心,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同学会平铺直叙,分析肤浅,只是将现象“堆砌”在文章里,而没有找到这些词语背后的逻辑性、深刻性和反思性。
对于今年的作文素材,宋老师有以下几点分析和解读:
一、审题还要继续,坚决紧扣材料中的重要词语,有利于作文的定性和定向。
“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这句话中“两三个关键词”真正成了我们考生写作文的“关键先生”,选什么、怎么选、为何选、选词之间是什么关系?——相近或相反还是相融。所以此次作文在自由选词的同时,也在“如何选”,“为何选”方面做足了文章和思考。选好了关键词,写起文章来便顺风顺水;选不好关键词,写起文章来杂乱滞行。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句话已经定向,你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去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重在“读懂”。作为中国人,你都不懂中国,如何向外国青年介绍,所以全面式地读懂中国是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难关。
“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中的“选好”很有深意,希望考生在繁芜杂乱中抽丝剥茧,找到彼此间真正的关系和逻辑,比如“开放与落后”、“成就与反思”、“传统和现代”等。
二、此次材料看似开放自由,但实则内部的逻辑性很强,自由中有思辨,现象中有实质,进步中有反思,这些都需要认真审题、精准分析后才能符合作文的要求。
这些素材中的关键词无非要塑造的是一个“全景式”的中国形象,但是这些词之间具有相当的逻辑性和辩证性。
广场舞、京剧、长城、中华美食可以提炼为“文化中国”“活力中国”
共享单车、高铁、移动支付可以提炼出“科技中国”
大熊猫、美丽乡村可以提炼出“和谐中国”、“特色中国”
一带一路可以提炼出“责任中国”、“开放中国”
食品安全、空气污染可以提炼出“反思中国”
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关键词看似杂乱,实则有序,逻辑性和思辨性很强。
三、此次作文打破了高考作文中素材运用的的生冷性、故旧性和套作性。
材料中的这些关键词,都是社会热点和焦点的词语,更加要求考生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能只埋头苦读,而两耳不闻窗外事,更加有责任情怀。另外写作素材的选择上也更具有了新鲜、时尚、活力的特点,一头扎进“故纸堆”里的写法已经过时。
- 1001SEO霸屏前三页的8个关键词,引爆沉默客流,谁用谁火?
- 1002seo快速优化的6个工具,简单好用!seo站长工具(seo快速优化的6个工具,简单好用!)
- 1003第一现场|羽绒服“涨”声一片,背后原因是“绒”贵
- 1004市财政局:推行“日周月”工作模式 发挥直达资金使用质效 《钦州日报》多媒体数字报
- 1005七夕情人节是几号?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与 – 手机爱问
- 1006丹阳联想笔记本售后维修|联想电脑一键恢复出厂系统操作步骤分享
- 1007如家商旅酒店总部在哪里?如家商旅酒店总部在什么地方?
- 1008定制化光伏组件闪耀沙特 Cityscape Global 房地产建设展
- 1009心理解答母亲怎么教育孩子,母亲如何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