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厦门市河(湖)长日宣传活动启动

   日期:2025-04-01    作者:5suqa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quote/3308.html

  水波轻摇,绿树成荫。昨日,厦门市第四个“河(湖)长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海沧湖畔举行。

  以“生态文明新实践,水美厦门新篇章”为主题,这场活动不仅是对厦门治水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全市上下共同守护河湖生态的庄严承诺。活动现场,碧波与生态步道相映成趣,为厦门的治水之路铺开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

  活动由厦门市河长制办公室、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主办,海沧区人民政府承办。启动仪式上,厦门市河长办发布了2024年度主要河流和湖(库)的生态健康指数与幸福指数,首次设置并颁发了“河流生态健康奖”和“小微水体治理奖”,表彰治理成效显著的单位。

  发布“健康幸福”指数

  首设专项奖项

  今年的启动仪式上,主办方除了按惯例发布主要河流和湖(库)生态健康指数、河流幸福指数外,还首次设置和颁发了两个奖项:2024年度“河流生态健康奖”和2024年度“小微水体治理奖”。

  在“河流生态健康奖”评选中,海沧区过芸溪、集美区深青溪、同安区东西溪分获前三名;“小微水体治理奖”则由六个区的小微水体项目共同分享,包括思明区中山公园小微水体、湖里区湖里公园映仙湖、集美区后溪镇田里社池塘、海沧区洪塘村洪塘公园池塘、同安区五显镇垵炉村公园池塘以及翔安区澳头社区怀远湖。

  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置和颁发这两个奖项的目的,既是展示河流和小微水体的治理成效,表彰管养单位和村居,更希望通过仪式感的传递,发挥获奖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大家更好地投入河湖和小微水体治理工作中去,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更好地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级河长湖长体系

  解决重难点问题

  启动仪式结束后,一支由市、区、镇(街)三级河长湖长组成的巡河队伍沿着海沧湖生态步道前行,用脚步丈量着水岸的每一寸土地。这支市领导挂帅、区镇街主管、村居专管的治水铁军,不仅实地巡查河湖治理情况,还参观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成效展”,以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的重要主体,河湖长是区域、流域治水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湖长带头巡河,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河湖治理中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

  自2017年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我市已建立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区、镇(街)三级河长湖长体系。截至2025年3月,全市共设立河(湖)长156名,其中市级4名,区级25名,镇(街)127名。河湖长通过带头巡河,有效推动解决了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

  观点

  思明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王定苍:

  深化筼筜湖生态修复 擦亮城市水生态名片

  河长制是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的“关键抓手”。责任体系“压得实”,方能治理“落得细”。思明区严格落实“双总河湖长制”,将责任层层压实,发挥各级河长办的组织协调作用,保障河长制工作有序开展。全民共治“聚得齐”,方能成效“守得住”。河长办通过聘任“民间河长”、开展护水志愿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筼筜湖畔的“小小湖长”“河小菁”等志愿者团队成为守护水环境的重要力量,与政府形成“共管共护”的良性互动。

  思明区将围绕“幸福河湖”建设,继续深化筼筜湖生态修复,擦亮城市水生态名片。持续开展污水两高雨污分流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和雨污分流率。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协同共治,联合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部门开展“四池整治”“泥浆水入湖整治”等专项行动,防止污水入湖,巩固治理成果。做好河湖长制宣传工作,将筼筜湖治理历程转化为生态文明教育素材,推动“幸福河湖”全民共享。

  湖里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陈艳:

  夯实责任体系 持续强化河湖共管共治

  自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湖里区锚定更快更好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目标,笃定前行,持续深化拓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厦门实践”。

  在责任落实与协同治理方面,湖里区精准发力、多措并举。一方面,明确各级河湖长及相关部门职责,构建起上下贯通、部门协同的高效工作体系,凝聚强大治水合力,开创良好治水局面。另一方面,全力打造“幸福河湖”品牌,充分调动企业、社区、民间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激发其参与热情,营造全社会共管共享湖里优美水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展望后续工作,湖里区将紧扣“幸福河湖”建设主线,扎实推进各项任务。其一,进一步夯实责任体系,以水质改善为导向,稳步推进各类治理项目,加强水域日常管养维护,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其二,持续强化河湖共管共治,不断健全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属地落实、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全力构建全社会爱水、护水、节水的崭新格局。

  集美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谷学连:

  数字化赋能河湖治理 搭建“智慧水利平台”

  集美区连续三年在全市河湖长制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连续三年全区水质监测点位年度均值达标率100%,数据见证着河湖长制改革的实效。构建“河长+警长+检察长”协同机制,以数字化赋能河湖治理,是集美区推进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

  在河湖长制实践中,集美区搭建“智慧水利平台”,以智慧水利建设为契机,集成“岸上查、水上巡、点上测、网上管”一体化监管体系,运用无人机、卫星图片,初步实现河湖“天上巡”。创新“河长+警长+检察长”协同机制,2024年累计协同区、镇两级河长深入一线现场调研河湖治理569次。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桥梁纽带作用,聘任三位台胞“民间河长”参与治水护河,邀请其参加普法宣传、协同执法等工作,助力两岸共护生态,推动治水从“单兵作战”向“系统治理”转变。

  2025年集美区将重点围绕四道题做文章。一是实施生态补水工程,保障可持续生态基流;二是强化执法监督,推动问题整改;三是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智慧治水效能;四是强化跨部门协作,凝聚合力攻坚。

  海沧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王炳清:

  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 绘就河湖生态画卷

  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河湖治理能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到“有为”“有效”。

  一是强化统筹,下好一盘棋。以机制为抓手,建立全流域治理思维,联合各职能部门和属地,精准推进问题整治。过芸溪生态清洁小流域获评了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二是定航民心,提升幸福感。持续推动过芸溪三江口温泉湿地公园、洪塘公园等点位水体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现在都成了群众休闲打卡的热门去处。

  三是精准治理,跑出加速度。海沧区在全市首创公共类池塘社会化管养,积极摸索形成了“以藻净水、以鱼治藻、人工控鱼,搭建以净水为基础的生态平衡系统”小微水体内源治理新思路,在洪塘公园池塘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成效。

  下一步,海沧区将以“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筑牢防洪安全屏障,绘就河湖生态画卷”为目标,聚焦提升辖区主要溪渠水质、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强化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全区河湖长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安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陈荣祥:

  公众参与是河湖治理可持续的关键

  河长制的核心在于责任落实,同安区通过明确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河长,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河长体系,并配套制定“一河一策”档案,确保责任到人、管理到段。

  公众参与是河湖治理可持续的关键,通过聘任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台胞河长,成立“河小禹”志愿者服务队、巾帼护河队等,拓宽参与渠道,激发社会力量。

  下一步,同安区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河湖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官浔溪和龙东溪综合治理工程,打造生态廊道,提升水质与景观;二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科学配置水资源,保障生态需水,提升流域水环境容量;三是深化拓展“厦门实践”,凝练“三个一”暨一片山、一条河、一个湾为抓手的生态环境治理策略,搞活水经济,深入推进“溪游同安”流域生态经济开发项目,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翔安区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邱海椿:

  全民参与水生态保护 树立爱河护河的意识

  翔安区河长办以“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为核心职能,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目标,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工作。

  在深化河湖有效治理上,翔安区持续开展“清四乱”行动,加强河漂垃圾整治,减少污染源排放,2021年至2024年连续四年15个功能区考核断面100%达标。在流域生态补水工程上,翔安区已累计完成6个生态补水工程,不仅有效缓解了旱季缺水问题,补充和保障河道生态流量,还缓解莲溪生态与农业生产的矛盾,为构建幸福河湖筑牢根基。

  翔安区连续两年开展“十里桃源”农文旅体融合助力“富民强村”的活动,结合“世界水周、中国水日”,积极引导周边居民树立爱河护河的意识,营造全民参与水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域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下一步,翔安区将以河湖长制为抓手,持续推动河湖治理,努力打造幸福河湖,为全区人民打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