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的含量再次加重。围绕科技创新这一焦点议题,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人才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彭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 彭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彭寿对此十分关注,他认为,应当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通过科技创新,要让传统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彭寿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科技委主任,近年来,他带领科研团队成功量产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成功应用于三折叠手机、可卷曲车载显示等全球首发,推动了我国玻璃材料规模化制造进入微米级时代。“可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
彭寿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其中,大科学装置作为前沿性、战略性基础研究的承载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打通“科学发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创新闭环的关键支撑。“应当提升大科学装置的创新效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彭寿介绍,目前,我国布局建设、在建和运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总量超70个,但也存在运行维护经费不足等现状。对此,他建议依托现有大科学装置,布局建设行业专用大科学装置平台,由行业领军科技型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创新力量参与,增强材料定向研发能力。
“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大科学装置创新集群,与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等协同联动。”与此同时,彭寿还建议积极探索设立大科学装置产业联合基金,发现一批高质量、高价值专利项目,培育一批高成长、潜力大的产业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要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全国人大代表 宁波
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这一内容,全国人大代表、芜湖市委书记宁波印象深刻。“2024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宁波十分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人工智能+”行动。众所周知,算力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是国家“东数西算”长三角枢纽两大集群之一、中部六省唯一的数据中心集群。
近年来,芜湖市加快打造算力中心和智算中心城市,布局各类算力供给。“目前,我们已经吸引了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抖音等在芜湖集聚,智算规模达到10000P。”宁波表示,借助这一优势,芜湖将为安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安徽也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最近,DeepSeek、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等纷纷出圈。宁波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必将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在人工智能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同时,宁波还提出,科技创新是安徽最大的优势。“安徽拥有一流的大院、大学、大所、大科学装置,同时也拥有诸多科技领军企业,我想我们完全有能力建立健全从0到1,从1到100的科技创新全链条。”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建卓越工程师队伍解决“卡脖子”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 郑永飞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永飞关注中国制造业中的“卡脖子”问题。“在工程技术界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郑永飞认为,广大工程科技人员在解决技术难题、“卡脖子”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贡献智慧力量。
“卡脖子技术本质上是我国制造业中的工程技术难点、堵点与弱点,这些技术并非世界上无人掌握,而是发达国家能够制造且质量上乘。”郑永飞说,我国虽能制造,但有一定的质量差距。比如汽车、飞机的发动机、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
郑永飞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针对工程技术界的、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鼓励工程技术领域的人员发扬工匠精神,不断进取,同时建立卓越工程师队伍,这一系列举措都需要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实现。
同时,还要激励工程技术界持之以恒地打造高质量材料。郑永飞说,“因为材料和工艺是工程技术的关键,也是解决卡脖子问题的短板。只有具备过硬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才能在制造业中攻克卡脖子难题。”
郑永飞说,“在一些复杂工艺和材料,如汽车发动机、电动车续航等关键领域,不能试图绕道或跨越式发展,而应扎扎实实练好工艺,持之以恒地打造高质量材料,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许礼进
要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全面普及和应用,需要进一步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基础设施,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需要推动规模化发展。
许礼进通过调研发现,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面临挑战,如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行业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不够、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不全、复合型人才支撑力度不足、中小企业转型意愿不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许礼进说,要集中力量支持平台核心技术研究,突破关键基础技术短板,强化基础软硬件工程化攻关。同时,支持产学研各方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快平台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突破技术边界,拓展应用范围。
其次,要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园区、进基地、进集群等实践活动,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场景,鼓励各地协同完善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用工具、机理模型、知识软件等图谱清单,支持培育一批标准化、模块化的“平台+”优质项目,推广成功经验,提升行业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
围绕“平台+园区”、“平台+双碳”等重点领域,建议市场监督部门整合现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激励地方推进标准研制。激励企业完善平台建设,增强工业数据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企业优化发展。
许礼进还建议教育部支持高校和职业学院建设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技术基础研究,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开展一体化交叉式人才培养。“鼓励各地发挥创新应用中心、科研院所、高校、金融机构等载体优势,吸引综合型人才入驻或开展合作。”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