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更像手机的照相机?老用户剖析松下S9的“得与失”松下手机「一台更像手机的照相机?老用户剖析松下S9的“得与失”」

   日期:2025-02-17    作者:y71q6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quote/2220.html

2008年,松下推出了第一台去掉了取景器的反光镜的“无反”,LUMIX G1。

2024年,松下又发售了第一台去掉快门的全画幅,LUMIX S9。

一台更像手机的照相机?老用户剖析松下S9的“得与失”

论刀法,还是松下够狠够坚决!只是这一次大刀阔斧的“减法”,是否能影响未来相机市场的格局呢?

作为一个松下和索尼双修老用户,谈谈我对S9的看法。

当你颈部前伸、脸部扭曲、眼窝顶在取景器上时,就知道我对取景器的感受了。

我只有在阳光太强,实在看不清显示屏时,才会想起小小的取景器,但又因为戴眼镜而放弃。

所以,就算取景器有再多好处,对我来说基本上也是摆设。

一台更像手机的照相机?老用户剖析松下S9的“得与失”

松下相机的显示屏素质一向很好:颜色准,亮度高。如果你不是“习惯用取景器构图”的老法师,那么取景器的缺失对你来说意味着机身更轻更小,是好事。

机械快门最大的好处在于拍摄运动主体时,不会出现电子快门那样的果冻效应(画面扭曲)。

缺点是产生的震动,可能会在慢门摄影时导致画面模糊。另外,快门是有寿命的。

我平时默认使用电子快门(静音模式),只有在抓拍飞鸟、室内灯光闪烁或使用闪光灯时才会用机械快门。

如果你没有“摇拍”的刚需,也很少拍摄室内建筑题材,或者不使用闪光灯,那么没有机械快门对你来说也许是好事:

  • 整机更轻薄,价格更低。

  • 减少故障几率。

  • 买/卖二手时不再顾虑快门次数。

S9只有冷靴,无法使用外置闪光灯。

如果你经常在室外拍摄,或者不拍室内静物,那么闪光灯真的没必要。影楼拍室外人像,一般打个反光板,效果比闪光灯还好。

更何况,一颗硕大的闪光灯,违背了你买S9轻便出行的初衷。

当年3000元的松下GX85也有机内闪光灯,虽然我也很少用,但关键时刻能应急。

闪光灯再小,也是光源,在一些特殊场景还是有可玩性和实用性的。

不过,一颗“常亮”的视频补光灯,也许更适合你。它比闪光灯好用得多:布光更加直观,对快门速度也没限制,而且大小、种类繁多。

当然,闪光灯还是有它独特的价值(比如频闪玩法/更高亮度/续航持久等),如果S9能通过无线方式控制外置闪光灯(实现离机引闪),那就不是遗憾,而是惊喜了。

从人体工学来说,取消手柄是退步。但复古风格的S9取消手柄,我理解为扩大周边生态。

不少人买复古相机并非单纯为了拍照,还会配个好看的手柄、指柄、皮套、肩带、手绳装饰一下。电商搜一下富士/徕卡配件就知道有多耀眼。

没有手柄,意味着你可以任意“穿搭”,满足你对手柄的特殊要求(比如木质/加大/皮套手柄一体式)

如果你并不喜欢花里胡哨的配件,那么S9也许不是你的菜,可以看看S5。

都2024年了,松下还出这么一支的塑料“玩具”镜头?

我想只有一种可能:松下希望用户以最低的预算,买到“开箱即食”的全画幅相机,所以送了你一个可以当“镜头”用的“防尘盖”(不确定是不是送)……

不!不!应该是为了让海报里S9显得更薄……

呃,这也太搞了!

让我重新解读一下这颗镜头:

26mm可以让镜头设计得更轻薄,便于长时间手持自拍录制Vlog,26mm的视角也可以轻松容纳上半身。

F8的光圈景深很深(合焦的清晰范围大),可以让你不必过分关注虚化和是否合焦的问题,从而更加专注思考和表达。

F8几乎是所有镜头的最佳画质光圈,配合全画幅大底的优势补偿,从其他媒体提供的样张来看,完全可以接受(如果是免费赠送,还要啥自行车)。

另外,由于需要频繁拧动对焦环,增加了用户与S9的互动(增进感情),抚摸党表示欣慰。

你甚至可以把S9当成胶片相机,学习一下几乎失传的“估焦”技艺。

看看,S9不仅外观复古,连拍摄体验都这么“徕卡”,主打一个“内啡肽”——靠自己的努力实现成功!

当然,如果是赠品,你可以换掉这支“不好用”的镜头,也许会有不少L卡口的发烧友在咸鱼翘首期待呢(搞不好还能溢价回血)。

所以,这支极其廉价的镜头意味着,让你以极低成本体验真正纯粹的摄影乐趣,而不是大光圈带来的稍纵即逝的“多巴胺”快感!

2400万其实够用,但内心总有一种隐隐的声音:万一不够呢!这是焦虑的表现。

但是,像素真的越高越高吗?当然不是。

相同面积大小的传感器,像素数量越高,意味着单个像素的“感光面积”越小,影响了弱光场景的画质。

高像素当然也有明显优势:分辨率越高,裁图后的清晰度肯定更高。

所以这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不是绝对的好与不好,要根据不同人的实际情况来看。

  • 如果你拍照基本都是直出,也不裁图,或者主要拍摄视频,那么2400万像素(即便是iPhone祖传的1200万)是绰绰有余的。多出来的反而成为负担——由于文件更大,影响传输速度和存储空间。

  • 如果你想一颗镜头(比如18-40mm)走天下,又想通过后期剪裁“二次构图”放大主体,那么自然像素越高越好。但是有一点别忘了,裁图(临时救急)远不如换长焦镜头(一步到位)来得好(包括综合画质和景深效果等)。

对了,千万别忘了松下还有手持“高分辨率模式”,连拍“八合一”为9600万像素的照片,算是折中的选择吧。

当世面上绝大多数相机与手机/电脑发生关系时,仅仅是为了传输文件。

松下想通过新推出的“LUMIX Lab”让这种关系“更进一步”。

我认为,这个APP的KPI之一是吸引用户创作并分享自己的调色方案(LUT文件),方便其他用户下载并快速套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后期调色的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口碑)。

第三方修图软件多得是,为啥松下还要自己搞?

因为这个APP上的LUT,只支持松下全画幅机型,所以LUT的可用性会比第三方高得多。

使用网上的第三方LUT,经常出现套用后偏差很大的情况,就是因为机型不同导致的(各品牌难以统一)。

除了LUT编辑和传输,无线传输文件也更加方便和迅速,调色后还可以直接分享到社交平台。

LUMIX Lab APP意味着,传输、调色、分享将在一个APP中快速完成,你在“后期”这件事上花费的精力将更少,甚至趋近于零。

另外,通过这个APP,松下也可以将用户与用户连接在一起,将来搞个第三方LUT市场收点佣金也不错(我可能想多了)。

当你创造或下载一堆LUT后,肯定希望在拍摄时就能看到实时调色效果。

这个LUT键可以方便你在“前期”快速找到最适合当下场景的调色风格,而不是拍完回家再调(如果你愿意当然也可以)。

我用a7C是必须调色的,后期占了我相当长的时间。

如果你是个“风格渣”,估计你会很开心,也许LUT键比快门的使用频率还高。

如果你只钟爱一两种“风格”,LUT键也应该支持自定义功能(知道确定答案的同学恳请留言告知),不浪费。

总之,如果你喜欢玩色彩风格,S9非常适合你,它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易用,同时LUT最丰富的相机。

舍弃取景器,舍弃机械快门,舍弃热靴,舍弃手柄,推出社交性质的调色软件……除了闪光灯以外,S9是不是在向手机对齐?

比竞品更好用的内置LUT功能,强调“直出”色彩表现,却匹配稍逊的12bit色深,S9是不是在向手机靠拢?

松下的五轴机身防抖无人能敌,相位对焦也安排上了,但这些是基本功,并不一定能让S9从“相机市场”脱颖而出,想要成为黑马,必须既独特,又普世。

所以我觉得,S9不只是盯着想买X100、ZV-1或a7系列的人,还瞄着那些不满足手机画质但用惯了手机拍照的人。

总之,S9虽然有复古的外观设计和操作体验,但也有前卫的设计理念和明智的取舍。

一句话:以复古之名,行大势之趋。

这可能也是松下避开外部竞争,从内部破局的迂回之术吧。


我是佛系老司机,用车养车、摄影、数码方面感兴趣,欢迎关注我,理性消费不掉坑。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