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发布在即,为了解大众对4款机型的期待值,全球最大的手机交易比较网站SellCell于7月28日至8月6日期间,针对18岁及以上iPhone用户发起新机调查。
调查显示:
44%的iPhone用户打算升级到iPhone 13机型; 其中38.2%打算购买6.1英寸的iPhone 13; 30.8%打算购买6.7英寸的iPhone 13 Pro Max; 24%打算购买6.1英寸的iPhone 13 Pro; 仅有7%打算购买5.4英寸的iPhone13mini;
mini机型备受冷遇,去年发布的iPhone 12 mini也遭遇“滑铁卢”,发布后市场表现着实拉胯,不到iPhone 12 全系销量的十分之一,且目前已经正式停产。
根据日经亚洲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iPhone 13 mini 将是苹果最后一款小型旗舰iPhone,后续将不再发布mini系列迭代产品。
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预测,到了iPhone 14系列5.4 英寸的 mini 将会退出历史舞台。
回顾手机屏幕尺寸变化史,手机屏幕越做越大已成为潮流趋势。
2007年之前
手机屏幕的平均尺寸是2.3英寸。
代表机型是诺基亚N95,当时的宣传广告语特地将大尺寸作为卖点:“2.8英寸屏幕看起来足够大,并且它有QVGA(240×320像素)分辨率,可以提供优秀的图片观感。”
2007年
1月9日,划时代产品第一代iPhone诞生了,屏幕尺寸足足有3.5英寸,HVGA级别(480×320像素)分辨率。
乔布斯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3.5英寸的手机大小是最合适的,完美符合人体工程学,手机也正好在手掌之中,视网膜分辨率在人眼看来也刚刚好。
不过时过境迁,iPhone之前的手机只是作为一个快速沟通的工具,而之后的手机逐渐成为生活、娱乐、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屏幕尺寸也将有更高的要求。
2010年
为应对iPhone大尺寸的优质屏幕,各大手机厂商都开始了频繁推出比iPhone更大屏幕的手机。
2010年三星推出4英寸的GALAXY S,800×480分辨率,全面超越iPhone的3.5英寸480×320,再加上Android和iOS相类似的操作体验,GALAXY S瞬间一炮而红。
2011年
三星发布了5.3英寸屏幕的Galaxy Note,却遭到了质疑和嘲笑,被人笑称是大脸妹子的最爱,因为一台手机遮住了半边脸,再也不显得脸大了。
这是因为当时的iPhone4S屏幕只有3.5英寸,其他安卓手机大约是4-4.2寸,5.3英寸屏幕可以称得上是“巨屏”手机了。
2014年
2011年的平均3.6英寸,到2014年已经跃升到5英寸。
苹果也加入了尺寸军备竞赛,推出了为4.7英寸的iPhone 6和5.5英寸的iPhone 6 Plus了。
2014年手机屏幕上的总像素点平均已经超过100万个,在2007年只有8万多。
2017年
5.5英寸屏幕机型成为了绝对的主角,全面屏技术出现。
三星S8成为最先使用全面屏的手机,S8和S8 Plus屏幕尺寸分别为5.8英寸和6.2英寸。
2021年
7月上旬,知名手机跑分平台放出了安兔兔第二季度手机用户偏好报告。
6.6英寸占比最高,达到了27.9%,其次是6.7英寸,占比25.4%,两者的总和达到了一半份额,是现在主流机型常见的尺寸,也是大多数用户认为单手握持极限的尺寸。
手机尺寸一直在涨,但终有一个适可而止的点,能够满足单手操作便利性和手机设计的合理性的最佳平衡点。
而这个平衡点也是因人而异,因为这取决于人的主观偏好、手的大小和审美意识。
你喜欢大屏幕还是小屏幕?
你觉得手机的“黄金尺寸”是几英寸?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