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改革开放40年通讯工具变迁 90年代“大哥大” 3万元大哥大手机「回顾改革开放40年通讯工具变迁 90年代“大哥大” 3万元」

   日期:2025-01-23    作者:3d5pf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quote/1273.html

2018年5月14日讯,改革开放40周年来,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当年的书信到今天智能手机,人们的联系越来越便利和密切,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接下来的这些图片,能否勾起你的童年回忆,哪些物件似曾相识。

上世纪70、80年代,人们的主要通讯工具是书信和电报,那时候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早期的人工交换式电话机,俗称“摇把子”电话。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的大部分县城,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广大农村都曾广泛使用,属第一代电话机。使用这种话机打电话时,用手摇微型发电机发出电信号呼叫总机,经过对话总机转接到呼叫方号码,这样才能进行通话。

1981年国家对普通家庭安装电话实施开放政策,是这一年转盘式的电话走进寻常百姓家,虽然拨号麻烦、样子古板,但由于安装及通话的费用昂贵,拥有一部电话的家庭少之又少。一般老百姓,还是跑到邮局使用公用电话。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被找到,大大加快了人与世界连接的速度。最开始还是模拟数字信号,被呼叫者只是从呼叫台获得一个信号,要想知道是谁在呼自己,需要打电话到寻呼台才知道。BB机的出现,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80年代到90年代投币式、卡片式等各种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大街小巷。图为BP机最早的品牌之一摩托罗拉。

与此同时,人称“大哥大”的移动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在90年代,买一部“大哥大”需要近3万元,由于价格昂贵,“大哥大”在当时属于高级奢侈品级别的产品,开着桑塔纳,打着“大哥大”,是当年的成功标准!

9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用固定电话开始真正进入到百姓家并慢慢普及,这时候的电话已经是按键式,电话还可以显示来电号码。

90年代末到2000年代初,中国一些超前家庭开始用上无绳电话,但这个时期的无绳电话主要是模式数字信号,信号不稳定、电话杂音大、待机时间短等,使得无绳电话没有像按键电话一样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2000年以后,以飞利浦为主的企业积极研发无绳电话,采用2.4GHz高频数字信号传输形式,信号好、通话质量高、传输距离远的优点,使得无绳电话进一步普及。

2000年以后,随着黑白屏数字手机的出现,由于其价格相对亲民、携带方便,功能增加的原因,逐步取代了“大哥大”正式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移动电话的使用人群得进一步扩大。

进入2000年,各种手机频频亮相,智能型手机快速普及。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应运用各个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开始出现,有诺基亚的塞班系统、苹果的ios、微软的Windows Phone、黑莓的BlackBerry OS。图为搭载微软Windows Phone系统的诺基亚手机,2018年2月20日开始,微软关闭Windows Phone 7.5和Windows Phone 8.0的通知推送服务。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评论 0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