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第八章 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news/6369.html
核心提示:2015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除论坛/BBS外,其他应用的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炒股或炒基金成为网民投资热点,

2015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除论坛/BBS外,其他应用的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炒股或炒基金成为网民投资热点,用户规模增长了54.3%,网上支付场景不断丰富,用户规模增长36.8%;在移动端,仍是商务交易、网络金融类应用领跑,其他各项应用的用户规模均出现不同幅度上涨。

第八章 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基础应用使用率提升空间有限,用户使用体验有较大突破

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社交作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即时通信的使用率已基本见顶,从基础功能向外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成为用户连接各类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搜索引擎由信息服务向生态化平台服务的转型快速推进,移动搜索引擎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得以延续;网络新闻市场朝着“资深编辑”+“智能算法”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实现精准个性化推荐;社交应用借助大数据及移动社交技术,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

商务交易类应用保持稳健增长,企业积极拓展市场发掘新增长点

商务交易类应用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稳健发展时期。网络购物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成为市场热点;团购行业继续“去团购化”,深挖O2O模式下消费潜力;网上订餐市场在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战略注资下,积极扩充线下商户;在旅游消费高速增长带动下,在线旅行预订行业迅速发展。

网络娱乐类应用稳步发展,以优质内容为核心拉动娱乐应用快速增长

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网络娱乐产业链在2015年展现出巨大商业价值,由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不仅屡创收视新高,改编的游戏也能迅速获得忠实粉丝的关注,而影视和游戏的改编成功又反哺了网络文学本身的发展,促使其商业模式由单纯向用户收费转变为利用免费模式扩大受众群体进而培养优质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与此同时,随着视频直播业务的发展,网络音乐节目的视频直播成为一种正在探索的新商业模式,在吸引用户的同时为音乐从业者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定期理财走红,网络支付快速向线下支付场景拓展

2015年互联网金融类应用发展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理财市场在用户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产品格局已由发展初期的活期理财产品“包打天下”转变为活期、定期理财产品共同发展;网络支付快速向线下支付场景延伸和拓展,并积极开通外币支付等服务,相比2014年底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增长1.12亿。

医疗、教育服务模式加速网络化,互联网有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15年,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融入到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服务中。调查结果显示,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网络约租车等公共服务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均在1亿以上,用户习惯逐渐养成。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一)基础应用类应用发展

 1.1即时通信

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6.24亿,较2014年底增长了3632万,占网民总体的90.7%,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5.57亿,较2014年底增长了4957万,占手机网民的89.9% 。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即时通信的网民使用率仍为各类应用最高,且用户规模还在不断提升,以市场份额作为区分的不同即时通信发展方向呈现很大差异。对于主流即时通信来说,由于用户使用率已经基本见顶,其发展方向开始由满足用户的基础沟通需求转向对新业务的探索,进而形成提升用户黏性基础上的价值外延,而对其他即时通信工具来说,通过挖掘垂直用户需求进而提升用户规模依然是其发展重点。

即时通信的广告业务在2015年获得了显著增长。一方面,PC端即时通信工具与电商网站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即时通信的用户画像可以获取更加清晰的用户潜在购物需求,为电商网站输送流量。另一方面,手机端即时通信的广告模式受到广泛认可,微信朋友圈广告仅上线一年就为其广告业务营收做出了较大贡献,企业公众号也逐渐成为商家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标配。

此外,即时通信从基础功能向外延伸的态势更加明显,在提升用户黏性的同时逐渐成为连接用户生活中各类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在为用户提供基础的信息沟通服务之余,即时通信服务企业不断致力于移动支付领域的开拓,并以此为纽带连接用户的购物、出行、娱乐类商业需求和医疗、政府办公、公共交费等民生服务。未来,即时通信将作为网民日常生活中最为基础的应用类型,在更多生活场景下体现其作为信息沟通工具的价值。

1.2搜索引擎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5.66亿,使用率为82.3%,用户规模较2014年底增长4400万,增长率为8.4%;手机搜索用户数达4.78亿,使用率为77.1%,用户规模较2014年底增长4870万,增长率为11.3% 。搜索引擎是基础互联网应用,使用率仅次于即时通信;手机搜索在手机互联网应用中位列第三,使用率低于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网络新闻。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2015年,移动搜索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得以延续。其一,移动搜索用户数量增速仍快于领域整体;其二,来自移动端的搜索流量全面超越PC端,2015年第三季度企业财报显示,百度有超过2/3的搜索流量来自移动端,搜狗搜索移动端流量也超过了PC端;其三,移动营收在整体营收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财报显示,百度移动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一季度的50%增至三季度的54%,搜狗移动搜索营收占比也从一季度的22%增至三季度的30% 。

搜索引擎由信息服务向生态化平台的转型持续推进。各大搜索平台融合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多种先进技术,依托基础搜索业务,打通地图、购物、本地生活服务、新闻、社交等多种内容的搜索服务,通过对用户行为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实现搜索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完善,为网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因此在流量、营收、电商化交易规模等不同方面实现新增长、新突破。

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相辅相成推动搜索技术发展,以应对互联网数据规模与复杂程度的快速提高。一方面,基于网站合作计划与搜索开放平台,深网、暗网(注释13)内的海量优质内容正逐步纳入搜索引擎的爬取收录范围,搜索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线下经济向线上转移、物联网与互联网相互融合的趋势下,搜索场景碎片化、信息结构复杂化,且用户的搜索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不仅搜索互联网内容、服务、地理位置,还会搜索联网设备,这对未来搜索引擎模型算法的智能水平、搜索结果的展示方式也提出了更大挑战。

 1.3网络新闻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4亿,较2014年底增加4546万,增长率为8.8% 。网民中的使用率为82.0%,比2014年底增长了2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4.82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了6626万,增长率为16.0%,网民使用率为77.7%,相比2014年底增长3.1个百分点。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作为信息类基础应用,网络新闻已经成为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之外的第三大互联网应用。接近网民总体规模的用户量意味着开发潜在用户的成本将日益增长,网络新闻市场也将遵循“强者愈强”的互联网法则,未来市场格局将进一步明朗。一些具备先发优势的品牌在过去两年已经迅速完成用户积累,将更有可能成为行业领头羊——这其中既有已经存在多年,具备影响力的门户新闻资讯品牌,也有利用技术或硬件优势,诞生于移动时代的新兴新闻资讯品牌。而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则很难再成为这一市场“入口平台”级别的新闻资讯媒体,更多机会将存在于垂直领域。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传统纸媒和门户网站转型加快、自媒体不断涌现、机器人和算法技术不断升级,内容的生产和传播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未来网络新闻领域的产品将加快迭代升级,以满足资讯爆炸背景下新闻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在移动化和碎片化的移动时代,“短平快”仍是网络新闻的基础属性,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激烈的用户争夺和用户留存压力将促使网络新闻更加重视内容质量和个性化精准推荐。未来,网络新闻资讯市场将朝着“资深编辑”+“智能算法”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优质内容引导用户沉淀,智能技术实现精准个性化推荐,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新闻资讯需求将成为可能。

1.4社交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应用(注释14)也进入到新的阶段,借助LBS、兴趣、通讯录等功能,以解决用户沟通、分享、服务、娱乐等为立足点,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需求。根据CNNIC对当前社交应用市场的分析,国内的社交应用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类信息汇聚的综合社交类应用,如QQ空间、微博等;另一类则是相对细分、专业、小众的垂直类社交应用,如图片/视频社交、社区社交、婚恋/交友社交、匿名社交、职场社交等。

在综合社交领域,典型应用主要有QQ空间、微博,网民使用率分别为65.1%、33.5% 。其中QQ空间主要满足用户对个人关系链信息的需求,在产品形态和商业营销方面一直坚持变革,凭借良好的用户基础,在基于大数据的关系营销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回报显著;微博则主要满足用户对兴趣信息的需求,是用户获取和分享“新闻热点”、“兴趣内容”、“专业知识”、“舆论导向”的重要平台。同时,微博在帮助用户基于共同兴趣拓展社交关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过去一年里,微博通过坚持去中心化战略,扶植各垂直行业自媒体,刺激原创内容产生,以优质内容吸引和维持用户的活跃,用户规模稳步增长,内容平台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垂直社交应用而言,不同领域的社交应用在用户属性与行为、商业模式、信息类别、使用场景上均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用户对社交应用的使用深度还远远不够,未来垂直类社交应用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于大数据和移动社交技术,社交应用呈现显著的移动化、本地化特征,是很好的商业导流入口。目前,电商、游戏、视频,甚至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领域也都纷纷引入社交元素,带动用户规模,提升用户粘性,社交应用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向好。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二)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1网络购物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14.3%,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 。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2015年,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城市、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产业升级;推进包括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等在内的11项重点行动。上述政策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下大消费格局的构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将“共享”作为发展理念之一,而网络零售的“平台型经济”顺应了这一发展理念,使广大商家和消费者在企业平台的共建共享中获益。

在政策的支持下,跨境电商成为网络零售市场新的增长点,影响力直达全球。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主要跨境电商交易额平均增长率在40%左右,其中进口网络零售增长率在60%左右,出口网络零售增长率在40%左右。网络零售平台引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2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个海外知名品牌的全进口品类,国内超过5000个商家的5000万种折扣商品售卖到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网络零售企业深挖农村市场消费潜力,农村地区网购用户占比达到22.4%,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在农村建立电商服务站,招募农村推广员服务于广大农村消费者。

2.2团购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团购用户规模达到1.80亿,较2014年底增加755万人,增长率为4.4%,有26.2%的网民使用了团购网站的服务。相比整体团购市场,手机团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用户规模达到1.58亿,增长率为33.1%,手机团购的网民使用比例由21.3%提升至25.5%。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2015年,团购行业继续“去团购化”,深入发展O2O模式。作为典型的O2O应用,团购网站在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战略投资的推动下深入布局O2O市场。继2014年战略入股大众点评后,2015年腾讯又投资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的新公司。百度2014年全资收购糯米网,2015年承诺三年内投资百度糯米200亿元。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一方面,大而全的团购平台向垂直领域“精耕细作”。例如,美团寻求业务突破,拓展O2O模式下较为成熟的单线业务:猫眼电影、美团外卖、美团酒店等,执行“T型战略”。大众点评通过多年的点评数据吸引和维系高端用户,在O2O领域拓展方面以高频业务带动低频业务,率先开辟美容、婚庆、家装市场和到店支付业务。另一方面,团购网站通过会员战略提升用户体验,扭转用户粘性较低的局面。例如,百度糯米凭借百度的品牌背书、产品支持以及O2O战略注资专注于“会员+”O2O生态布局,围绕储值卡、到店付、VIP会员制开展产品端业务。然而,O2O模式并非团购行业的“救命稻草”。因为,目前O2O仍然处于长期补贴烧钱状态,未来的盈利前景尚不明朗。餐饮、电影、外卖等高频品类O2O模式相对成熟,而上门服务的家政、美容、美甲、美发等低频品类市场潜力被高估。

 2.3网上外卖

截至2015年12月,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1.14亿,占整体网民的16.5%,其中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为1.04亿,占手机网民的16.8% 。网上外卖在2015年明确了以短途物流为核心价值的生态化平台模式后,实现快速发展,并在下半年的O2O行业整合大潮中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行业格局,市场集中度很高,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同样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015年,网上外卖由单一商户的外卖配送业务模式向一家专业外卖配送平台对接多家商户的生态化产业集群模式转型,并实现了高速发展。自下半年开始,国内各O2O领域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开始进行整合,大型互联网企业资本的进入使得之前混乱的网上外卖市场格局逐渐清晰起来。腾讯在美团、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对其增加了投资以扩大对美团外卖的影响力,阿里巴巴在年底也通过投资饿了么对其以口碑为核心的O2O业务进行了补充,加上百度外卖,三家外卖配送平台的用户占到整体网上外卖用户的83.4%,网上外卖平台的市场格局已然形成。

但是,随着外卖平台规模的扩大,一直困扰其业务发展的商户营业资质问题以及配送团队的人员管理、交通安全问题也逐渐开始引起社会关注。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外卖平台仅以单纯的餐饮快递业务很难获得更高利润并确立竞争优势,对合作商户进行补贴的推广方式也很难长期维持。因此,如何严格对外卖平台入住商家的资质审核、提高配送团队的管理能力、挖掘用户特定需求进而为其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是未来外卖平台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4旅行预订

截至2015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0亿,较2014年底增长3782万人,增长率为17.1% 。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分别占比28.6%,14.5%,14.7%和7.7% 。与此同时,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10亿,较2014年12月底增长7569万人,增长率为56.4%。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24.1%提升至33.9% 。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中国居民旅游需求逐渐增长。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消费、境外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境外游市场持续火爆,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针对中国游客推出便利的签证政策,激发国人更高的旅游消费热情,从而加速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在提升大众生活水平、缓解城镇居民生活压力、拉动内需促进国民消费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居民旅游需求的增加促进在线旅行预订行业的发展。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对低端和高端市场兼顾,利用高端市场赚取的利润支撑低端市场的竞争成本。从企业发展趋势来看,在机票预订领域,直营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主流。一方面,航空公司的直营业务发展势头逐年向好,欲收紧机票预订这一利润市场;另一方面,部分在线旅行预订企业的机票代理业务存在操作不规范和监管不严问题,航空公司整顿机票代理业务缓解大量旅客投诉现象。随着连续降佣,甚至零佣金策略的推出,航空公司与在线旅行预订企业(具体指其机票代理业务)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三)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

 3.1互联网理财

2015年互联网理财市场发展进一步深化,产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已由发展初期活期理财产品包打天下转变为活期(注释15)、定期理财产品(注释16)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截至2015年12月,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9026万,相比 2014年底增加1177万,网民使用率为13.1%,较2014年底增加了1.0个百分点。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在央行连续“降准降息”、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的经济环境下,货币基金类互联网活期理财产品收益与银行存款利率同步下降,当前主流产品的收益率已跌破3%,产品定位已从高收益理财产品转型为可生息的现金管理工具。本次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互联网活期理财用户规模为8594万,相比2014年底,用户规模有所提升。

2015年互联网定期理财产品走红,本次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用户规模达到1789万。互联网定期理财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

从用户角度而言,第一,互联网活期理财产品收益的持续走低使用户理财需求转移至相对高收益的定期理财产品上来;第二,由于2015年股市的震荡,使大众投资需求转向收益稳定的定期理财产品上来;第三,历经前期市场健康发展后,用户对网络理财产品已产生较强的安全感知,为网络定期理财产品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从产品端而言,第一,金融机构根据互联网理财的特点设计出更多低门槛定期理财产品;第二,互联网公司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参与产品设计,在降低购买门槛同时提升定期理财产品流动性,使部分网络定期产品更具吸引力;第三,网络定期理财销售平台汇集基金、保险、票据以及借款类等众多理财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购买选择。

 3.2网上支付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加1.12亿,增长率达到36.8%。与2014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46.9%提升至60.5%。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58亿,增长率为64.5%,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39.0%提升至57.7%。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2015年,网上支付发展迅速,普及化进程加速。其一,网络支付企业大力拓展线上线下渠道,丰富支付场景,发挥网上支付“电子钱包”功能。一方面,网上支付企业运用对商户和消费者双向补贴的营销策略推动线下商户开通移动支付服务。另一方面,网上支付企业开通外币支付业务,拓展海外消费支付市场。其二,网络支付与个人征信联动构建信用消费体系。2015年初,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拉卡拉信用等在内的8家机构获得央行的个人征信业务牌照。在逐步建立的信用体系下,不良信用行为会被记录在案,并通过网上支付限制其消费行为,迫使用户重视个人信用的维系,从而规范和完善了网上信用消费的支付环境。

与此同时,网上支付风险依然存在,第三方支付极易成为套现工具。电子商务支付体系下,消费者或者商家无需POS机,在网上可直接通过微信支付、支付宝、信用卡完成套现,操作方式更为简单和隐蔽。随着网络业态多样化发展,网上信用卡套现监管难度越来越大。

 (四)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4.1网络游戏

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91亿,较2014年底增长了2562万,占整体网民的56.9%,其中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为2.79亿,较2014年底增长了3105万,占手机网民的45.1%。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从业务发展上看,国内手机游戏行业经过自2013年开始的用户规模高速增长期后,在2015年逐渐走向成熟,其具体表现在于:用户付费能力显著提升、细分游戏类型得到市场认可,以及软硬件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用户游戏体验进一步增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策略、射击、甚至专门针对女性用户的换装养成等细分游戏类型进入应用畅销榜前列,使得从前市场上游戏类型同质化严重的局面有所改变。这种变化影响了游戏渠道之前单一且固化的游戏评价方式,给游戏开发者提供更多创新空间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机游戏分发渠道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2015年国内上线且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用户的客户端游戏数量不多,用户大多集中于运营三四年以上的竞技类游戏,使得客户端游戏的竞技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以其为核心的周边生态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竞技类客户端游戏赛事的收入和奖金再创新高,围绕其诞生的明星选手、游戏主播、赛事活动等新生业态逐渐成熟。其中,游戏直播业务受到投资方青睐,多家成立时间尚短的游戏直播平台在2015年内完成了融资,但这类业务的盈利模式还尚未完全成熟,未来仍需较长时间进行探索。

此外,作为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产业链的下游环节,2015年很多由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的客户端游戏和手机游戏均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忠实用户的转化。以IP为核心拉动粉丝为游戏付费已经成为游戏推广的普遍手段。但这一结果也导致厂商对优质IP的竞争更加激烈,最终成为厂商资金实力的比拼。在这种背景下,资金较为短缺的中小型游戏开发团队放弃对高价IP的竞争,试图开发自己的原创IP进行游戏创作,从而为游戏市场注入了新的内容元素。

4.2网络文学

截至2015年12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97亿,较2014年底增加了289万,占网民总体的43.1%,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59亿,较2014年底增加了3283万,占手机网民的41.8%。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2015年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屡屡被搬上荧幕并获得成功,优质网络文学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以其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促使各大型互联网企业将其视为内容领域的战略重点,这种力量推动了网络文学产业的整合。之前网络文学网站单纯依靠读者付费的盈利模式已经逐渐退出舞台,培养受众广泛的优质IP,之后出售版权进行电影、电视剧、游戏等一系列改编来寻求变现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文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作为IP生产的最上游,网络文学业务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受到大型互联网企业的高度重视,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网络文学部门。起点中文网、纵横中文网、书旗小说网等老牌网络文学网站纷纷被整合到各自新成立的网络娱乐事业群中。而完成整合的新网络文学集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与影视、游戏公司进行合作,使得IP的二次开发形式和效率大大增加。伴随着2015年电影和游戏行业营收显著增长的大趋势,优质网络文学作品的商业价值在未来将获得更多表现机会。

4.3网络视频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04亿,较2014年底增加7093万,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3.2%,较2014年底增加了6.5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4.05亿,与2014年底相比增长了9228万,增长率为29.5% 。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5.4%,相比2014年底增长9.2个百分点。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2015年,网络视频行业依旧未能摆脱对资本和流量的诉求,马太效应愈发凸显,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三强领跑的局面基本确立,与其他视频网站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整体来看,今年网络视频行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各大视频网站的用户付费业务明显增长,收入结构更加健康。随着网络视频用户基数的不断增长,国家相关部门对盗版盗链打击力度的增强,在线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再加上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大剧的推动,用户付费市场从以前的量变积累转化到质变阶段。主要视频网站在2015年新增的付费用户数超过之前的积累,用户付费收入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增大,预计未来会成为视频网站重要的收入来源。

其二,大型视频网站纷纷加强生态布局,构建视频产业生态圈。硬件设备上,视频网站涉足手机、电视、盒子等视频收看硬件设备制造及VR(虚拟现实)设备的开发,抢占硬件入口;在营销模式上,试水“视频电商”,实现边看边购,同时上线商城业务,给用户带来一站式的购物体验,挖掘视频的电商价值和内容衍生价值;产业布局上,一方面成立影视公司,进军互联网电影产业,向上游内容制作产业链延伸,另一方面加大对网络剧的开发,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与泛娱乐产业链上的文学、游戏、动漫各板块深度联动,将优质内容变现,在大的文化娱乐平台上互相打通推广,发挥内容的最大价值。

4.4网络音乐

截至2015年12月,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01亿,较2014年底增加了2330万,占网民总体的72.8%。其中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到4.16亿,较2014年底增加了4997万,占手机网民的67.2%。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网络音乐的版权问题在2015年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之展开的专项整治行动直接推动了网络音乐行业的正规化进程,困扰从业者多年的网络音乐版权问题终于有所改善。网络音乐作为互联网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流媒体音乐业务的兴起快速发展。

虽然手机网络音乐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但未经授权的盗版音乐充斥网络的现象一直阻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为此,国家版权局于2015年7月8日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同时启动规范网络音乐版权专项整治行动。经过规范整治之后,国内的网络音乐版权问题明显得到改善,各大厂商开始通过签署音乐版权授权协议的形式进行合作,并尝试在用户下载涉及版权问题的音乐时进行收费。对音乐版权的购买方而言,这是在版权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解决自身版权困境的必然选择;对音乐版权的持有方而言,则意味着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的在线音乐正版化得到认可,同时版权转授也为自身提供了盈利路径。从产业链上看,2015年网络音乐的版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网络音乐行业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推动版权健康流转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并连带促进了线上直播、线下演出等周边产业环节的发展。

(五)公共服务类应用发展

 5.1在线教育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注释17)用户规模达1.10亿人,占网民的16.0%,其中手机端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5303万人,占手机网民的8.6% 。国家对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了在线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垂直领域的创业企业,都纷纷展开在线教育领域的布局。目前,我国在线教育还处于发展初期,普及在线教育还需要较长时间。

按照教育内容的不同,在线教育主要分为中小学教育(亦称K12教育)、职业考试、职业技能培训、语言培训、出国留学、兴趣教育、儿童早教、大学生/研究生教育、综合教育等九大领域。在线教育各领域中,中小学教育用户使用率最高,为37.7%,这部分市场用户数量最大,需求也最为强烈,一直最受资本市场青睐。其次是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考试,用户使用率都在20%以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未来这两大领域的市场会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MOOC模式(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兴起,带动在线教育市场发展。2015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道路。在教育部的积极引导下,“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以及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纷纷上线,将中国顶级的高等教育课程免费开发,带动在线教育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

5.2互联网医疗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相比于其他网络应用,互联网医疗的使用习惯仍有待培养。其中,诊前环节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最高——在线医疗保健信息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咨询问诊总使用率为18.4%;在医药电商和互联网健康管理等领域,使用率分别占到网民的4.6%和3.9%;而在慢病管理、预约体检、健康保健等O2O医疗健康领域,使用率都低于1%。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在中后端发展更为集中和迅速,主要体现在对“医疗”和“药品”领域的互联网化。在医疗领域,“互联网+”已经逐步覆盖全医疗流程——健康管理环节出现了日常管理应用;诊前环节则出现了在线问诊平台、在线预约挂号及在线导诊服务;诊疗中间环节正在逐步实现远程问诊和诊疗结果的在线查询;诊后慢病管理环节,已经出现了医患在线平台、慢病管理应用、可穿戴硬件健康设备、健康保健O2O服务等。在药品领域,问药、购药、用药几个环节上则形成了由在线药品信息平台、医药电商和药品O2O、医患平台和在线药事服务的医药服务闭环。

在经历了2014年互联网医疗元年的快速发展后,2015年互联网医疗仍被视为蕴含巨大潜力的市场,各家都在加紧互联网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也由此形成了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创业公司、医药产业链企业、地产保险等众多企业“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大型互联网企业更多是通过资本收购方式快速搭建起医疗健康生态的框架,传统产业链参与者及创业公司则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切入垂直细分领域。尽管目前尚未有平台形成互联网医疗服务连贯完整的闭环,但已有一些平台初步获得了用户规模和品牌价值,并开始向产业的多个环节延伸,尝试构建医疗生态。

 5.3网络约租车

2015年上半年,网络约租车(注释18)市场中以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最大,为9664万人,在使用各种叫车服务软件的用户群体中占比84.8%。网络预约专车用户规模为2165万人,在使用各种叫车服务软件的用户群体中占比为19.0%。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网络预约出租车运用互联网化手段提高了出租车服务品质和效率,不仅缓解了用户打车难的问题,而且满足用户高品质个性化服务需求。根据CNNIC调查数据,84.4%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在路边打不到出租车的情况下会使用出租车叫车软件;77.6%的用户在对周围地方不熟悉的情况下使用网络预约出租车;67.2%的用户由于使用了出租车叫车软件缓解了恶劣天气打车难问题;65.9%的用户去机场、车站或需要预约用车时使用出租车叫车软件;还有57.1%的用户觉得网络预约车租车方便实用,习惯性的平时出行就会使用。

网络预约专车服务盘活闲置资源,成为出租车有益补充。由于出租车数量受到严格管控,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出行需求,而专车以便捷化、精细化、品质化的服务弥补了市场缺口,用户规模得以迅速扩张。从用户使用频率来看,专车偶发性使用频率较高。偶尔使用专车的用户群体为主流,在整个市场中占比52.6%。从用户的需求动因看,专车弥补了市场运力不足。绝大多数用户在打不到出租车的时候才会使用专车服务,占比为55.1%;平时出行就会使用专车的用户所占比例仅为23.3%。

 注释:

 11、旅行预订:本报告中旅行预订定义为最近半年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

 12、社交应用:本报告中的社交应用仅包括社交网站、微博以及各垂直社交应用。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规模较大,作为典型应用单独呈现,不包含在社交应用里。

 13、深网(Deep Web)、暗网(Dark Web)指互联网上不能被传统搜索引擎索引的部分。

 14、本报告中的社交应用仅包括社交网站、微博以及各垂直社交应用。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规模较大,作为典型应用单独呈现,不包含在社交应用里。

 15、网络活期理财产品是指互联网公司或银行发行的,只能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的余额宝类理财产品,该类产品具有高收益、低门槛、高流动性的特点。

 16、网络定期理财产品是指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的具有定期特性的理财产品,但不包括银行网站售卖的理财产品、封闭式基金等理财产品。

 17、在线教育是指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挖掘、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来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教育相比,在线教育能够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教育门槛,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满足人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本文地址:http://fswenzheng.xhstdz.com/news/6369.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fswenzheng.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