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教育,定义未来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news/4222.html
核心提示:  编者按  十年。一瞬。中国教育步履坚定。  教育,是种树,是对学生持续不断地扶持与忘我的漫长期待,是为了终极放飞而无

  编者按

教育,定义未来

  十年。一瞬。中国教育步履坚定。

  教育,是种树,是对学生持续不断地扶持与忘我的漫长期待,是为了终极放飞而无比宽厚温暖的拥抱。

  教育公平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职业教育的拓展、高等教育的普及、课程改革的进行、自主招生的试行,教学科研的变革……教育思想在转变,考试制度在改革,评价标准在改变,这其中传达出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解放。

  从来没有捷径。在争论中执著前行,在探索中寻找光明。

  教育,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的自我定义。找寻适合每个人发展的最好的教育,让每个生命都令人欣喜,让整个社会闪耀出灵动、独特、创造的光辉。

  从不奢望花香,绽放。留份深沉的爱在沃土,日日播种、刨土、修整,等待枝丫的生长,等待满树繁华。

  关键词之1:公平

  近了,更近了。身边就有了好学校,不再跋山涉水,不再路途迢迢。

  远了,更远了。离开家乡走进了城市的学校,走进了向往的高校。

  曾经的梦想,今天成真。

  当义务教育进入普及时代,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公平,更成为人之所向。

  你能感受公平之光的普照:从免费义务教育到提高生均经费,从保障留守儿童的入学到呼之欲出的“异地高考”,从修缮中小学校舍到配置先进教学设施,一项项政策的密集出台,正在悄然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

  公平之路还在铺就:启动“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科学量化对中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因素;实施各类专向招生计划,增加困难群体考生的入学机会;继续扩大扶贫专项招生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招生计划,以及针对贫困学生的“绿色通道”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助学制度。

  枯燥的数字记录着一个国家在教育公平之路上的跋涉,振奋的事实讲述了一个国家在教育公平之路上的追求。“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正如春风化雨润泽着寒门学子,润泽着华夏大地。

  地域、民族、阶层、出身,是不一样,但又没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个多样、多彩的时代。正因这些不一样,教育才更加和谐,如此斑斓。

  教育公平,对每个人而言,是人生起点的第一课。在公平中接受正义的滋养,在正义中感受人的尊严,在尊严中紧握建设伟大祖国的接力棒!

  关键词之2:改革

  从不回避问题的存在:

  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学生课业负担到底该如何减?“择校难”何时不再困扰家长?高考改革、人才选拔如何更加公平、高效……

  中国教育以前所未有的发展之势向前飞跃,但面临的问题又是如此集中、棘手。

  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改革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是教育活力的重要源泉。

  在教育规划纲要中,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设计了近期启动实施的10项重大改革试点,涉及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大学制度、深化办学体制、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等。

  点燃激情,超越激情。

  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正在实施,而困局正出现转机:大力推进校所联合、校企对接、跨学科联合培养;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完善团队指导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规范办学行为,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是人才,就不能将他淹没;是人才,就要给他成长的土壤;是人才,就让他展翅高飞。

  选拔和培养人才,为中国崛起提供人才支撑,是改革目标所指。跨越与突破,在变革中重获生机是中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之3:幸福

  同样的教室、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自己。

  三个月的国家级培训,让赖永君有一种重生的感叹:“课堂灵动起来,诗意起来。我慢慢地找到了教书的感觉,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乐趣,拥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一次次教师培训中,一位位普通教师正在“华丽转身”,开拓教育事业的新篇。

  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2010年“国培计划”培训教师115万名,其中,农村教师占95.6%;2011年,“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启动实施;两年来,中央财政已经安排专项经费13亿元,共培训幼儿园、中小学教师2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207万人,占96.3%。

  而最新的消息是,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4亿,计划培训130多万名教师。

  一个多层级教师培训体系建立起来,一个农村教师培训全覆盖支持系统延展开来。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方法,提高教师培训质量,2012年,教育部将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评上“正教授”,可以有通往“卓越教师”、“教育家”的途径。

  收入增加了、待遇改善了,住房增建了,职业的发展顺畅了,前方的道路更加光明了。

  这是对“幸福”和“尊严”的完美诠释!

  为梦想蓄积力量,为成长不断加油,培训,让中国教师继续前进。

  关键词之4:活力

  永川因职业教育闻名。

  几十所职业院校星罗棋布地坐落城市之中。“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建设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资源共享”。

  学校与城市双向开放、共享。城市因学校充满生机、活力。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一环: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职业教育为农村贫困学子打开一扇窗。学费不是问题,成才不是梦想,改变的只是观念。

  没有书本的拘囿,没有应试的牵绊。的确,水平就在动手之间、创意之中。

  如今,职业教育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它“不动声色”、不为人知的转变正在让人悄无声息赞叹教育的活力无处不在。

  “跳出教育看教育,紧跟产业办教育。”职业教育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变化之下,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深刻认识。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产业的素质和能力、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职业教育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使命。

  的确,完整教育怎能缺了职教?我们生活的提升怎能离开职教?

  我们已经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是衡量我们整个社会未来发展的指标之一。不经意间,职教生,与他们相关的产品、服务就决定了我们的每一天的喜怒哀乐,决定了我们生活的品质。在每一家餐馆、银行,每一幢商场、楼宇间都能体会到职业教育带给我们的影响……

  关键词之5:素质教育

  就是要打破对分数的崇拜。5分,10分,在知识和能力上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没有!实行等级评价,无限度追逐分数的恶性循环也自然消失了。

  有如此理解的是山东的一位教育局长。而山东这些年做的,就是破除民众对“最好”的迎合和追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有些司空见惯的,但非正确;有些石破天惊,但只是规矩而已。素质教育颇有此意——不是别出心裁,不是新政,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做应该做的事情。

  规范招生、规范节假日和双休日晚自习、不准考试排名排队、不准炒作高考、规范作业量;设立违规办学举报电话、信箱,实行违规办学投诉挂牌督办制度;对投诉信息定期审核编号面向社会发布……

  更多的时间,学生们在更宽阔的空间里自由呼吸,自主成长。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揭开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序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强调以人为本,将素质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素质教育依然在艰难中前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已经颁布,一个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课程体系正在建立;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受到欢迎;针对学生减负,潍坊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上海以“绿色指标”引导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

  推行素质教育需要更多有教育情怀的人的理解。是否“循着内心的光亮带着孩子穿越黑洞穿过隧道,就像伟大的居里夫人,用5677次试验证明镭的存在,而我们,只为求证在孩子的心中,属于他的‘镭’在闪光……”

  关键词之6:质量

  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与会代表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家无才不富,国无人不强”。13亿人口的人力资源优势一旦发挥出来,是任何力量也比不了的。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众接受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提高质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目标一致、统筹协调的系统工程:

  ——技能型人才培养稳步推行。30个省份通过集团化办学,设立行业性职教集团400多个。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清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率先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遴选最有潜力的学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起步。加大投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落实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突破再到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实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过程中,中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在未来的日子里,将“升级”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词语表述的变化隐含着教育品质的提升,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的提升。

  (本报记者 靳晓燕)

  《光明日报》(2012年09月18日10版)

本文地址:http://fswenzheng.xhstdz.com/news/4222.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fswenzheng.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