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电到汽车,海尔能否赌赢?

   日期:2025-02-28     作者:87hev       评论:0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news/3008.html
核心提示:2月20日,汽车之家在港交所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其大股东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与海尔集团子公司 CARTECH HOLDING COMPANY(卡泰

图片

2月20日,汽车之家在港交所发布了一则重磅公告,其大股东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与海尔集团子公司 CARTECH HOLDING COMPANY(卡泰驰控股)签订股份买卖协议。卡泰驰控股以约18亿美金总价,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已发行普通股股份。交易完成后,海尔将持有汽车之家约 41.91% 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图片

乍看之下,以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闻名的海尔与汽车垂直平台汽车之家的业务毫无关联。但深入探究,就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产业竞争底层逻辑的深刻变革——从以往单一产品竞争,迈向生态体系的激烈角逐。

 

谁在争夺汽车产业新入场券?

 

近年来,汽车产业成为众多企业跨界的热门赛道,科技企业、制造巨头、流量平台纷纷入局。

科技企业凭借自身技术优势入局。如华为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深度参与汽车产业变革;小米依托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技术研发实力、品牌影响力以及庞大的用户基础,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开拓新的版图;百度则通过Apollo自动驾驶平台与车企展开合作,推动自动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道路。

制造巨头们也不甘示弱。富士康凭借其在电子代工领域积累的强大制造能力和供应链管理经验,涉足汽车代工领域,为汽车产业带来新的生产模式;美的收购威灵控股,切入新能源车零部件市场,借助自身在家电领域的技术和制造优势,进一步完善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

流量平台同样敏锐捕捉到汽车产业的发展机遇。字节跳动投资自动驾驶技术,为其在智能出行领域的长远发展埋下伏笔;阿里通过斑马智行深入布局车联网,整合自身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致力于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实现人、车、生活场景的无缝连接。

 

图片

海尔对汽车之家的收购,则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跨界路径。作为拥有2.5亿注册用户,日均活跃用户超4500万的行业头部平台,汽车之家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汽车信息发布平台。它深度融入用户购车决策过程,成为左右用户购车选择的关键 “数字神经中枢”。对海尔而言,收购汽车之家,就如同直接掌控了汽车消费的 “认知入口”,为其进军汽车产业、构建生态体系打开了大门。

 

从 “硬件生意” 到 “数据生态”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跨界者疯狂涌入汽车产业,根源在于汽车产业价值重心的迁移。

从利润池角度看,在传统汽车时代,车企约70%的利润来源于新车销售。但随着智能电动时代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麦肯锡预测,在未来,软件订阅、出行服务、车后市场等领域的利润贡献将超过50%。以为例,其软件收入持续增长,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订阅收费已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之一。

在竞争维度上,特斯拉凭借 OTA 技术,彻底改变了汽车的属性。汽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产品,而是“可进化的终端”。这一变革迫使整个汽车行业从单纯比拼 “制造能力”,逐渐转向注重 “生态运营能力”。如今,车企不仅要关注汽车的硬件制造,更要重视软件服务的持续更新和用户体验的优化。

 

图片

用户关系也迎来了全面重构。随着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飞速发展,汽车从“十年一换的耐用品”变为“实时连接的数字空间”。用户在使用汽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如驾驶习惯、行车路线、车辆状态等,成为企业最为核心的资产。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够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驾驶习惯数据,车企可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驾驶模式,提升驾驶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尔收购汽车之家的战略意图逐渐清晰。

在场景融合方面,海尔有望实现智能家居与车联网的深度打通。例如,用户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能通过车内的智能系统远程启动家中的空调、热水器等家电设备,让家提前变得舒适宜人;也可以在家中通过智能家居系统了解汽车的状态,如电量、行驶里程等。

在数据闭环上,借助家电和汽车这两大高频使用场景,海尔能够收集用户在家庭生活和出行过程中的全方位数据,从而构建出更加全面、精准的全域用户画像。

在服务延伸层面,海尔可以从传统的家庭清洁服务,进一步拓展到出行服务领域,将汽车之家打造成为 “海尔智家生态”的入口,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务体验,涵盖从家庭生活到出行的各个环节。

 

跨界狂欢下的隐忧

 

虽然跨界布局看似充满机遇,但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

生态泡沫风险首当其冲。小米智能家居生态链模式的成功,让不少企业产生了 “跨界即增长” 的认知。然而,汽车产业的复杂程度与其他行业不可同日而语,其涵盖了严格的安全合规要求、复杂的供应链管理以及快速的技术迭代等多方面难题。如果企业盲目跨界,而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很可能陷入生态泡沫之中。

 

图片

数据主权博弈也日益凸显。随着用户行车数据与家庭生活数据的不断融合使用,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以滴滴数据安全审查事件为典型案例,一旦企业在数据管理和使用上出现漏洞,引发公众信任危机,将面临严厉的监管处罚,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用户行车数据包含了大量个人隐私信息,如位置信息、行驶轨迹等;家庭生活数据也涉及用户的生活习惯、家庭资产等敏感信息。跨界企业在整合和使用这些数据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协同效应陷阱同样不可小觑。美的收购威灵控股后,其电机业务至今未能顺利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这充分证明了跨界技术转移并非易事。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技术壁垒、标准差异和市场需求的不同,企业在跨界过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来实现技术的融合和协同,否则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协同效果。

 

汽车产业的 “无界战争”打响

 

这场跨界潮,揭示了一个终极的命题:汽车正从单纯的产业概念,逐步升维为一个融合了家庭、办公、出行等多场景的社会概念。当各个场景之间的界限被彻底打通,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车企之间,而是演变为不同领域生态巨头之间的激烈混战。

 

图片

未来,能够在这场 “无界战争” 中脱颖而出的赢家,或许将是那些能够成功回答以下三个关键问题的企业:

一是如何让汽车成为智能生活不可或缺的 “移动节点”,实现与其他智能设备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例如,汽车可以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汽车,也可以在车内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

二是如何将海量的用户数据转化为持续的服务价值,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优质的服务体验。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为用户推荐适合的出行路线、提供个性化的驾驶建议、精准推送相关服务和产品等。

三是如何在构建开放生态的同时,有效维护自身的商业主权,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