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中國智能手機競爭到了2014年基本大勢已定,小品牌步履維艱,隨著手機市場的日漸飽和,競爭加劇,已經從單純比拼參數、比拼價格,升級到了比拼用戶體驗、軟件系統和資本運作能力。
日前一則“關於暫停大可樂手機業務的公告”出現在微博上,這意味著,傳聞了好幾次要破產的大可樂手機終於正式破產了。
丁秀洪在微博上表示“在這個寒冬時節,大可樂手機也進入了生命的寒冬。由於殘酷的行業競爭和資本洗牌等原因,大可樂手機不得不做出痛苦而艱難的決定:即日起大可樂全系列手機硬件研發、軟件研發、市場運營和商務合作等全部暫停,KeleUI也將不再繼續提供升級服務。”
“寒冬期”?是的,隨著各行各業的加入,手機的紅利期已經結束,而手機行業的競爭也變成資本競爭,而身為創業者的大可樂也陷入了資金鏈斷裂危機。正如丁秀洪所言:“原本我們也抱著毅然的決心堅持戰斗,但是手機行業的洗牌比預期更快、更殘酷。我們挺過了產品競爭、營銷競爭,但隨著更多互聯網巨頭的加入,手機行業的競爭已經轉移到資本競賽。不期而遇的資本寒冬,導致原本談好的投資協議,最終難以兌現。”
實際上,中國智能手機競爭到了2014年基本大勢已定,小品牌步履維艱,隨著手機市場的日漸飽和,競爭加劇,已經從單純比拼參數、比拼價格,升級到了比拼用戶體驗、軟件系統和資本運作能力。
而大可樂作為國產手機中的一員,歷經3年時間終將難逃行業的洗禮,其倒閉能給國產手機廠商帶來哪些警醒呢?
一、高仿低價路線隻能當權宜之計
大可樂手機的母公司成立於2012年6月27日,同年11月5日正式發布第一代產品。截至倒閉前共推出了大可樂手機、大可樂-春、小可樂、大可樂L1、大可樂2s、大可樂2x、大可樂2和大可樂3等8款產品。平均售價1000元以內。
實際上,大可樂手機自推出以來,就決定走廉價機路線,並依靠營銷迅速獲得了部分用戶,正如丁秀洪在公告中所說:“從創立以來,大可樂手機致力於為廣大用戶帶來質優價優的產品,並且希望以優質的服務和流暢的軟件創造更加愉悅的用戶體驗。”
而盡管大可樂一開始就以低價面世,但一直沒在業界造成足夠的影響力,直到樂3的出現憑借和蘋果6外觀相似才在手機界獲得用戶的關注,但也僅僅是外觀相似,其功能當然是無法與蘋果6相比擬的,畢竟價格相差好幾倍呢。
在國產手機創新不足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產品走向同質化的邊緣,而對於一些新的手機品牌在剛入市階段,為了能迅速獲得用戶親來,打響品牌之戰,以低價高仿的這種營銷手段也不時為一種權宜之計,因為面對國內手機大牌的強勢營銷,任何新品牌想要在這個魚龍混雜的行業嶄露頭角,必定要有自己獨有另類的營銷模式,否則你的品牌可能還沒被世人知曉,就已經被當做大品牌手機的炮灰了。
而這種模仿營銷在一定程度上至少可以借鑒大品牌的影響力,一來可以讓自己的產品和大品牌做比較,讓品牌知名度,產品的外觀,性能等得到曝光,二來可以滿足國內的一些裝逼人士,用著大可樂來裝蘋果6的高富帥和白富美。
這種營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至少可以獲得部分用戶的體驗,盡管你的價格和外觀相對於其他國產機有一定的優勢,但如果你的產品性能跟不上,隻能是搬了石頭砸自己的腳。
二、眾籌營銷雖火,但小心引火燒身
中國的眾籌是跟風國外,一類是京東搞的產品眾籌,大家出錢,可以得到產品,還有一類是股權眾籌,這個主要是一些平台在做,大家出錢得到股份,賭的是以后上市IPO,股權變現的收益。
而眾籌營銷字面上的意思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來做營銷,具體含義是指由消費者發起產品的訂購邀約以及提出一些DIY的柔性需求給廠家,而廠家在下單之時起,就可以全程給出生產排期和產品追蹤。說的通俗點就是,"我們不存在缺貨的情況,隻要你要,就一定能有,你要什麼樣的,就有什麼樣的"。
而需要注意的是讓消費者參與到前端的設計,必然要面臨的是生產周期會很長,這對原來的消費者"即買即走"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這種營銷需要有強大的供應鏈作為支撐,對於一個新品牌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大可樂眾籌項目於2014年12月9日在京東眾籌平台開啟,按規則,此項目必須在2015年01月08日前得到10000人1000000元的支持才算成功。但開啟當日,大可樂3用1499元的眾籌價格,1分鐘破百萬,12分鐘破千萬,25分鐘逾1600萬,以驚人速度瞬間完成任務,創下了一個奇跡。
通俗講,“眾籌”就是彼此成就夢想,大家籌錢共同完成一個任務,它也有自己的規則,籌資項目必須在發起人預設的時間內達到或超過目標金額才算成功,並且,籌資項目完成后,支持者將得到發起人預先承諾的回報。
按道理大可樂應該會順風順水的發展下去,但萬萬沒想到,事與願違。據悉,眾籌結束后,由於內存供應出現問題,大可樂3正常交付受阻。好不容易完成眾籌交付,大可樂3再次陷入危機,不僅產能沒有快速提升,而且接連曝出質量問題,其中用戶吐槽最嚴重的是屏幕易碎。再加上“一次購機 終身免費”的策略,雖然給了眾籌者很大的誘惑,但這種打法卻嚴重的脫了大可樂的后腿,因為這種打法不僅讓大可樂的成本提高,更讓大可樂本就不成熟的售后雪上加霜。
而對於售后維修跟不上,丁秀洪解釋稱:“供應鏈不給力使大可樂沒有充足物料滿足大可樂3的正常維修需求,為此大可樂員工籌錢購買市面上少量大可樂3X,以減少用戶損失”。
三、質量,售后問題是硬傷
2016年在3·15晚會互動平台接到的有關手機投訴中,質量、售后服務、合同是涉及手機投訴的三大問題。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為一、手機易出現花屏黑屏、死機、信號不穩定等性能故障問題;二、售后維修周期長、不履行手機“三包”義務等;三、部分經銷商涉嫌銷售假冒、翻新機等。
例如,北京的樊先生2014年12月9日通過眾籌的方式購買了兩部大可樂3手機,這款手機號稱可以“終身免費更換最新旗艦款”和擁有堅硬的“藍寶石屏幕”。可是僅僅用了四五個月,手機就頻繁出現問題:所謂的“藍寶石屏幕”根本不耐磨、容易碎裂,手機home按鍵處發生了自裂,GPS定位出現問題,電池耗電非常快等。隨后,樊先生和很多出現同樣問題的購買者向廠家和售后提出了維修的要求,可是幾個月沒下文。如今,不但無法“免費換機”,連起碼的售后維修都無法保証。
產品質量的好壞一個企業能否存活的基礎,無論你的營銷做得再怎麼好,最后都要在產品的性能上為企業打分,如果企業的營銷能力很強,產品肯定會成為大家炙手可熱議論的話題,但當大家把產品拿到手后,卻發現產品的性能卻遠遠不如宣傳的那麼好,這時用戶就會集體吐槽你的產品,甚至會將企業也一棒子打趴下,認為產品在欺騙人,肯定企業的信譽也不怎麼樣。
而如果好的產品沒有被營銷出去,頂多是你的產品賣不出去,對於企業的形象不會受影響,最多也就是會被業界認為這個企業不會營銷,而不是用假的產品去欺騙消費者。
除了產品質量外,產品的售后服務也很重要,當自己的產品和其他家沒有兩樣的時候,售后就是贏得顧客的另一個籌碼。至少會讓顧客在購買了產品之后,沒有后后顧之憂,早年的海爾就是憑借自己的獨特而獨有的售后服務,在業界被廣受關注,也深得消費者的青睞。畢竟消費者對產品的性能知之甚少,而又沒有一個企業敢保証自己的每一款產品都沒有問題,所以海爾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的盲區,在產品出現問題時,用戶隻需一個電話,服務立刻到家,讓用戶有種真正成了“上帝”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