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老街新生!北书院街展新颜

   日期:2025-01-22     作者:jmgav       评论:0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news/1593.html
核心提示: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工作理念,认真

近年来,成都市青羊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关于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的工作部署,以“美丽街区、美丽街巷、美丽街角”民生工作为抓手,以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为重点,积极探索实践“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让辖区内破旧、冷清的老街巷——北书院街实现“华丽转身”,焕发出新活力。

北书院街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草市街街道辖区,呈南北走向,长200余米,街名源于明代正德十二年(1517年)在此设立的大益书院,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老街。

街道东侧为“竹骨泥墙、一楼开店、二楼居家”的川西传统民居,开设了各式商铺、餐馆和茶馆等,充满了老成都市井烟火气。

但由于建筑年代过于久远,北书院街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危房安全隐患大、市容环境秩序差、商住矛盾突出等诸多问题,老旧街区治理改造迫在眉睫。

北书院街老照片

2024年,在成都市城管委的指导下,青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草市街街道办事处将北书院街整治提升纳入“美丽街区”创建目标,以安全、实用、便利、美观为原则,注重延续街区街巷风貌格局和肌理,聚焦功能设施完善、环境品质提升、美学场景营造和特色消费场景打造。

过程中注重多元主体参与,通过走访住户、商家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综合形成改造项目清单,确保精准施策。

针对道路病害问题实施路面黑化1000余平方米、人行道整治500余米,提升通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升级改造环卫公厕,更新配套设施,优化男女蹲位比例,配置残疾人专用设施;美化居民楼斑驳陈旧的外立面,将老旧破损的围墙整修为“北书院记忆”历史文化展示墙、设置“烟火巷子”美食地标,传承和彰显街巷文化特色。

同时,区执法局和草市街街道制定了店铺立面、招牌、雨棚等设置导则,引导商家修复破损瓦屋顶,结合业态特色自主更新商铺外立面,设置特色店铺招牌,既有整体风格、又有个性发挥。通过整治提升,北书院街的设施功能修复完善,环境品质得到提升,宜居宜业、风貌协调的“美丽街区”初步凸显。

商铺外立面自主改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危房瓦屋顶和破损围墙改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文化墙打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小区立面改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环卫公厕改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北书院街东侧传统木楼由于修建历史久远,大多已成为危房,由于危房治理资金难以筹措,业主无力修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针对难点问题,草市街街道坚守“D级危房不住人、C级危房不经营”的红线,逐家逐户对房屋类型、产权归属、房屋结构、装修情况、附属设施等进行全面摸排,积极牵线搭台,广泛发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危房改造。

一方面引导新商家入驻前先行投资整治,另一方面指导老商家自主投资进行维修加固,自主治理危房共43处、面积2103平方米,探索出“社会力量唱主角、原址统筹改造、自主改造带动整体业态提升”的新路子,推动北书院街及周边的连片危房自主改造落地落实。

用好用活北书院街老字号餐饮商铺成片、老成都美食记忆突出的优势,将其打造成“市井有味道”的美食特色街,形成由熊家院子、孙婆婆美蛙兔、锋味烧烤、巷巷火锅等众多网红餐饮集聚的商业场景。

同时,草市街街道小关庙社区引导西南油气田公司投入资金,将一处闲置的老旧危房打造成新的“大益书院”,让北书院街历史文脉在现代城市更新治理中重现和延续。

D级危房自主改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D级危房自主改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原“西南灯具城”旧址位于北书院街南端,体量约1.2万平方米,因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而闲置。草市街街道为积极盘活闲置资源,经过深入思考酝酿和调查研究,充分整合社会力量,引入同创集团投入资金,将其打造为“远鸿同创汇”文化创意园区。

该园区植根北书院街历史文化,保留旧建筑的整体布局基础,同步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流行文化元素,形成了一个充满创新和活力的文创生态圈,吸引了众多文化类、创意类、时尚类、初创类企业入驻。

该园区于2023年3月改造完成,入驻率现已超过97%,转形成集商务办公、产业交流、特色体验、潮流聚集的复合多功能园区,成为文博青羊的又一文化打卡地标。

文创园区(原西南灯具城)打造前后对比照

改造前

改造后

北书院街逐步形成文化美食特色街后,居民的“宜居”诉求与消费场景的“宜业”需求之间逐渐产生矛盾,油烟扰民、食客喧哗等问题一度成为投诉热点。

为让共建共治的成果实现全民共享,青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草市街街道和小关庙社区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保障水平,落实“街长制”“微网实格”“门前五包”等常态长效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商家经营秩序。

如今的北书院街,市井味道与现代生活方式碰撞出新的火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绘就了一幅城市更新的美好画卷。

下一步,青羊区将以“美丽街区”打造为抓手,以市容环境、街区风貌、城市家具等内容为重点,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设施品质,突出场景营造,通过“六美”共治,推进宜居宜业美丽街区建设,打造群众可感可知、美丽宜居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供稿|青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编辑|成城

投稿邮箱|chengducg@163.com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