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现实生活中一样,当外来移民搬到新城时,往往需要通过文化适应和抱团取暖的方式减少文化休克。TikTok难民入驻小红书后,部分用户也开始积极适应平台规则,并通过学习中国文化实现本土化。还有人在小红书中快速扩列,通过驯化算法或设置特定标签等策略寻找共友,并找到独属自己的垂直赛道。
艺术博主mikaela在TikTok有21000个粉丝,“我开始往小红书上传我的旧视频,但关注人数不多,我好怀念我的粉丝们,想到失去他们我就难过。”她说。家居宠物博主TheLittleBB在TikTok有19000个关注,他已经删除了TikTok,他说,“我将会在小红书重建一切”。
可见,通过对媒介的管理重塑自身情绪与人际关系,不仅是用户主动选择媒介的一种表现,也是与媒介可供性关系的和谐共生。
然而,网络迁徙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隐忧”。长期来看,全球化的挑战显然大于流量承接的喜悦。例如小红书尚无完善的翻译功能,不同国家用户之间存在交流障碍。此外,美国用户所发布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关于政治、宗教、战争等敏感话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内容审核与管理的难度。而如何避免负面文化冲击,如何保护用户数据安全,将是决定小红书在海外顺利运营的关键要素。
同时,这也为当下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启示: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巧实力”达成新媒介环境下的公共外交。在技术上,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尽可能丰富媒介社交场景。简化分组流程,完善分组标签,保证信息质量的同时满足用户表达与互动自由;在策略上,弥合媒体“自塑”与海外受众“他塑”的国家形象符号差异,真正展现出可爱、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
TikTok的未来究竟如何无人知晓,在小红书有所动作之前,聚集在这里的中美网友都在忐忑之中交流。但无论如何,在这个中美经济往来放缓、政治立场愈发割裂的时代,一大批中美网民以如此奇妙的契机跨越时空、完成会晤,欣喜地发现彼此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可以共同分享世间的美景与事物。每一个瞬间都好像在不断缩短一颗星辰抵达地球的距离,怎么能不让人感到欣慰和温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