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5日)
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
新时代以来,
英雄城市的无数英雄人民以雷锋为榜样,
践行、发扬雷锋精神内涵,
在自己的岗位上续写着雷锋的故事。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去认识这些新时代“雷锋”。
01
“知心大哥”24小时在线
为青春护航
姜振东
武汉市武昌医院临床心理科党支部书记、主任
第十批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无论凌晨三点的噩梦惊醒,还是考研压力的窒息感,或是人际交往的挫败感......无数青春困惑,只要拨通电话,“知心大哥”姜振东和团队始终第一时间回应。12年来,他带领团队累计帮助师生30余万人,2022年带队开设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目前已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生命线”。

姜振东与武汉50多所高校建立了"平时预约、应急立即"合作网络,牵头启动全省首个医校融合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党建共建机制,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医疗+社工"联盟,搭建高校“心健康”服务网络。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计划在武汉开设工作室,考察时“相中”了姜振东和他的“心健康”网络,最终决定将全国首家“陆林院士疫后综合征工作室”落户到武汉市武昌医院。依托陆林院士疫后综合征工作室,开设了武汉市首家青少年心理卫生门诊,针对青少年学习障碍、睡眠障碍以及网络成瘾等进行治疗,成功帮助1000余名青少年成功回归课堂。
姜振东的笔记本里记满了特殊案例:曾有学生因考研压力抑郁休学,他不仅提供住院治疗,还腾出办公室作为自习室陪伴学习,最终助其顺利考取研究生;疫情期间隔离点中学生焦虑情绪爆发,他连续3天视频疏导,用"画说心情"游戏化解紧张......"。从医十余年来,以医者仁心践行雷锋精神,用专业与爱心为青春护航。
02
“邮差儿子”打通了
村里的“致富密码”
熊桂林
扎根偏远乡村35年的邮递员
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
1990年,熊桂林加入舒安邮政局,负责最偏远、线路最长的邮路——覆盖8个村、81个自然湾,每天往返70多公里。35年来,他骑坏了5辆自行车、4辆摩托车和2辆农用三轮车,累计行程58万公里,投递报刊450余万件、邮件600余吨,始终保持“零差错”“零投诉”的纪录。
在舒安街道,老人们称熊桂林为“邮差儿子”。“有事就找熊桂林”不仅是口头禅,更是一种信赖。他每天很早就出发,为留守老人代购物资、分拣邮件,风雨无阻。邮包从药品到种子,从电费代缴到家电维修,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老人的需求,18本笔记见证了他与乡邻的深厚情谊。
2020年,他帮助贫困户徐茂林种植太空莲,引入电商平台销售,助其年收入突破数万元,彻底脱贫,先后在纸坊买了两套房。

目前,在舒安街革命老区,熊桂林带领的“舒安熊桂林志愿者服务队”400余人以“立足岗位、服务百姓”为宗旨,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大家各尽所能、精准帮扶,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畅通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通道。团队还探索出“党建+公益+产业”的融合模式,依托舒安街梁子湖畔的生态优势,连续5年为50户村民免费配送太空莲原种,并邀请科技示范户传授种植技术,预计年增收250万元。同时,新鲜莲蓬、荷叶茶等特色产品通过邮政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让“乡土味道”变成“致富密码”。
03
40载坚守
雷锋精神闪耀交通岗亭
武汉市硚口区交通大队利济路岗
第三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2025年2月13日晚高峰,中山大道利济路口车流量极大。曾奋不顾身跳入江中救人的辅警韩靖和同事疏导交通时,接到一对家长抱着突发高烧、抽搐昏迷的孩子求助。韩靖迅速抱起孩子冲向几百米外的医院,仅用3分钟便送达,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孩子爷爷激动跪地致谢,民警默默返回岗位继续工作。此事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报道后,引发全网点赞。
韩靖所在的集体,武汉市硚口区交通大队利济路岗自20世纪80年代起,便踏上传承雷锋精神的征程,先后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最佳岗组”、共青团中央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2017年3月,利济路岗更是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队伍中,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交警妈妈”方园,把辖区的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日复一日护送学生过马路,还时常自掏腰包,为困难家庭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铁脚警长”童庆云,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都靠着一双铁脚板,踏遍辖区的每一寸土地,对每条街道、每个角落都了如指掌,巡逻时不放过任何安全隐患,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怒吼哥”杨彬,面对交通违法行为,始终坚守原则,以洪亮的声音和坚定的态度及时纠正。“跪地哥”曹勇,在2018年武汉冰雪天气中,遇到车辆被困,他不顾寒冷,迅速跪地徒手清理积雪,为救援开辟通道。
04
24小时不打烊的
市民“总客服”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市民服务热线办公室
第八批湖北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