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节点财经,作者 | 零度
当一瓶标注“0添加”的酱油被检出重金属镉元素,一场有关产品成分的争议再次席卷各大社交平台。
因旗下“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被检出含镉0.011mg/kg,陷入舆论风波。
一时之间,舆论哗然。起家于四川峨眉的千禾,过去,正是凭借“0添加”概念实现市值从百亿元到250亿元的狂飙,如今遭受信任危机,消费者对“千禾0”与“0添加”的关系持续质疑。
事件曝光后,千禾团队一再发表声明,表示产品不存在违反零添加的生产要求,但舆论似乎更偏向天平的另一端。
回到2022年,调味品巨头海天也曾深陷添加剂风波,但千禾通过“0添加”的招牌在友商的低谷中,实现了逆势突破,如今自身也深陷这一问题,千禾能否走出“添加剂”口碑之困?
就在日前,《消费者报道》送检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测试结果显示,有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中,检测出0.011mg/kg的镉。
该媒体指出,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镉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即使停止摄入,大部分的镉仍会继续停留在人体内,因此慢性镉中毒可在20~30年后才显现。
针对这一问题,千禾立刻做出回应。
千禾味业在说明中表示,媒体送检的酱油产品的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剂。而“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中检测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
《节点财经》发现,千禾生命中提及的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酱油中“镉”没有限量要求。千禾味业参考已制定的其他类别食品“镉”限量要求,如鱼类调味品≤0.1mg/kg、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0.06mg/kg,而公司产品“镉”检出值为0.01mg/kg,远低于相近类别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
3月21日,千禾再发声明自证清白,2天后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表示,千禾味业相关产品符合企业标示的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
3月24日,千禾再发回应,表示“千禾0”系列产品仅使用食品原料,绝不添加食品添加剂。
不过,消费者似乎对这一回复并不“买单”。
事实上,此次检出镉的酱油品牌还有海天、加加、老恒和、欣和等。但千禾却是其中受到波及最严重的一家。原因在于,有网友表示,原以为“千禾0”代表零添加,结果发现“千禾0”只是一个商标,并非意味着产品是零添加。
由于重金属事件,千禾陷入了口碑反转的舆论低谷。
由于添加剂事件,千禾味业股价遭遇重挫,自315之后连续五天下跌,截至上周五,五个交易日市值蒸发超13亿元。
千禾一连串的声明,让股价出现回升,而对于这家企业而言,股价还仅仅是表层影响,更深度地看,能够重新得到消费者的信赖才是关键。
回溯千禾的发展,2016年3月,千禾味业以每股9.19元的发行价登陆上交所,成为继之后第二家主板上市的酱油企业。上市首年,其营收仅7.71亿元,不足海天同期营收的十分之一。
时间走到2021年—2023年,千禾味业营收从19.25亿元升至32.07亿元,净利润从2.21亿元增长到5.3亿元。面对海天等品牌,千禾仍然不具备太大优势。而转折点就出现在2022年。
这一年,千禾味业首次打出“零添加”的品牌后业绩飞涨,成为“酱油黑马”。
巧合的是,同一年的10月,酱油领域大哥海天深陷食品添加剂争议风波。当时有媒体爆料海天味业在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含有食品添加剂,而国外售卖的海天酱油则为零添加,质疑其国内国际执行双重标准。尽管海天连续发布三次声明澄清,但仍引起了民众对海天信任度暴跌。
紧接着的2023年,海天味业遭遇了自上市以来的首次业绩同比下降。2023年,海天味业实现营业收入245.59亿元,同比减少了4.1%;实现归母净利润56.27亿元,同比减少了9.21%。产品端,海天味业核心产品酱油业务销售量下滑了8.17%、蚝油下滑了1.92%、调味酱下滑了0.41%。
反而是千禾味业凭借“零添加”标签异军突起,股价从2022年9月30日的15.08元飙升至2023年5月30日的21.18元。
与此同时,千禾交出了上市后最好的一份答卷,营业收入实现32.07亿元、净利润5.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2%和54.22%。虽然仍不能同海天比肩,但凭借零添加,千禾在市场上赚足了口碑。
如今陷入添加剂事件,对于千禾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创。
添加剂问题一直是调味品行业的“命门”。
随着“零添加”概念普及,市场上同类零添加产品雨后春笋般出现,同类竞品纷纷下场抢占千禾的市场份额。目前在李锦记、、松鲜鲜品牌的线上旗舰店内,均有标明“0添加”的酱油产品。“0添加”的概念已经从千禾的差异化卖点,变成了“行业标配”。
这也使得,当“0添加”成为一种噱头,消费者的信任感全无。
酱油市场存量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企业积极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在千禾味业陷入“0添加”风波的同期,海天味业在抖音直播中大力推销其全系产品,包括酱油、蚝油等,主打“0添加”和“有机”概念,颇有一点“千禾栽树,海天乘凉”的意思。
伴随零添加赛道逐渐拥挤,千禾味业业绩增长放缓。2024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22.88亿元,同比下降1.9%;净利润为3.52亿元,同比下降9.2%。
千禾味业多年受益于“0添加”,2022年的“食品添加剂双标”事件后达到高峰。然而,随着整个调味品行业形成全面转向“0添加”的趋势,千禾味业“0添加”带来的市场优势逐渐减弱,边际效应递减。
如今,重塑消费者信任,可能是千禾最关键的一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