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关注”,方便大家讨论分享,也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智慧重力都不错
编辑/重力很好
不久前,印度被赋予了一个其他国家无论多久都无法达到的称号,那就是“外国企业的坟墓”,而这个称号不能说是印度应得的,但也应该是应得的。毕竟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是最近在全球引起不小的轰动的“印度罚款小米48亿”事件。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据外媒报道,2023年6月9日,印度政府向印度公司小米及该公司相关高管发出正式通知。通知内容是指控印度公司小米违反印度最新法律《外汇管理法》,并根据该法律内容,小米将公司在印度的资金非法转移到国外。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因此,印度政府“依法”对小米在印度处以天价罚款,并直接没收了去年被冻结的48亿元人民币。这起事件也成为印度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外国企业被扣押事件。
而印度人或许还没有明白,这一次虽然他们痛快地罚款、罚款,但却让自己陷入了无限的隐患。“洋公司坟场”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什么影响,恐怕印度人还得靠未来的时间来一一了解。
那么印度政府为何对小米下如此大手笔呢?这一事件的无休止发酵,会给印度本身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一、印度巨大市场吸引中国企业
1、小米手机成功进军印度手机市场
印度与中国一样,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这些因素本质上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拥有如此大人口基数的市场成为所有投资者的梦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此外,印度总理在2014年专门提出了一项国家级计划,也称为“印度制造”。即这一战略主要是鼓励外资企业到印度设厂,印度政府也相应回应,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
乘着这股股风,不少外资企业闻起来如蜜。当然,中国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跻身其中。在市场苦苦挣扎后,小米手机于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并迅速获得好评。随后2015年,小米正式在印度建立了自己的工厂。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小米在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到2023年,小米仅在印度就有7家工厂,将直接为印度创造2万多个就业岗位,在抢占印度手机市场较大份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2017年,小米直接取得了30.9%的极高市场份额。
2、印度突然变脸
1、印度指责小米违规并处以巨额罚款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非常乐观的方向发展。谁也没想到,印度政府突然倒在地上,让小米措手不及。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2年1月,印度相关部委要求印度公司小米退税,并直接罚款5亿多元人民币。汇款,但印度政府尚未接受。
一开始,小米还对此次事件持乐观态度,认为凭借多年来在印度积累的人脉,以及对印度就业和税收的贡献,可以解决误会,澄清自己的问题,但没想到2023年4月,印度不保小米面子,直接驳回了小米的上诉请求,并正式接受了48亿巨额。
但实际上,尽管小米这些年在印度做得很好,但总金额也只有这么多钱。印度政府的这一举动,直接相当于小米在印度的工作。它使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生财之道》原来印度政府下了那么多棋。
2、印度希望中国移动公司加入印度资本
事实上,事情还没有结束。印度政府提出了更为残酷的要求,要求小米印度公司接受印度人的管理,这意味着印度希望完全控制整个中国手机在印度的业务。
即使考虑到供应链和销售环节,印度政府也希望迫使印度本土企业加入中国企业的所有供应链,这等于把中国企业变成了自己的后院。做你想做的。
毕竟,大家终于明白莫迪所说的“印度制造”是什么意思了。感觉就是吸引其他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创造自己的市场。如果外国企业变成秃头鸡,再搞“占领马蜂窝”的伎俩,就相当于把其他国家企业的心血都揽走了。嗯,说到商业,那就要看莫迪了。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3.印度人吃东西脏兮兮,让人生气
1、印度因此失去对外资的吸引力
印度政府做出一系列不光彩的举动后,外媒开始伸张正义,称这不仅会消灭小米,还会让所有外资企业心寒。
事实上,小米的一些同行公司此前也经历过这种不公平待遇。例如,台湾知名铸件制造商纬创资通在印度市场表现不错,但最终却失败了,甚至干脆退出印度。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还有OPPO,也是中国手机品牌。2022年,小米也达到了80%。在这部分零部件上,OPPO将要缴纳37亿元的税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OPPOVIVO的兄弟也同样在同一条河里沾湿了脚。印度政府残酷封锁了VIVO在印度注册的约120个账户。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企业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外国科技巨头也未能幸免。2009年,印度政府声称IBM欠税8.6亿美元并寻求偿还;2013年,印度政府声称诺基亚欠税3.6亿美元。之后,诺基亚勃然大怒,永久关闭印度工厂并撤离;2014年,印度公司效仿,责令韩国民族品牌三星缴纳2亿美元税款。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还有美国最大的电商网站亚马逊,也在印度“翻身”,直接被印度政府罚款20亿卢比。连锁超市沃尔玛也因沃尔玛“违反零售业相关法律法规”而被罚款13.5亿美元,愤怒的业界沃尔玛直接留下了一个可悲的地方。印度;
就连在印度土地上悄然经营了近30年、自1995年进入印度市场的美国老牌汽车品牌福特,也因无法承受20亿美元的损失,决定在2021年退出印度。市场;其他知名的美国品牌,如雪佛兰和花旗银行,也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同样的目标。
所以,一开始我对印度市场充满期待,离开的那天很失望,但无论如何,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2020年,哈雷摩托车宣布退出印度市场;一些印度官员还专门估计,根据印度政府的冲击计划,到2022年7月,通常在印度注册的5079家外国公司中,只剩下3000多家,大约三分之一的公司选择不离开。犹豫。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投资者信心丧失企业的背后是资本,而印度的做法无疑会让全世界的资本不敢贸然在印度投资,而且现在像印度这样,市场庞大,人工成本低廉的地方数不胜数,像同在亚洲的越南、泰国,南美的巴西,也都在制造业上开始发力,同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印度的做法无疑是把资本往这些国家那里推。
3、印度为啥会有这些骚操作?
但人们不禁有一个疑问,国家经济都没搞上来,为啥印度政府要用这种招数?这其实和印度本身的国情有关系。
印度怎么说也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五,按理说国内的日子应该过的还可以,但其实并不是这样,印度的税务系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复杂最难搞的税务系统,没有之一。
很多在印度经商的老板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印度的每个地方,甚至每个部门似乎都有一套“独立”的税收政策,这搞得企业刚在这边交了税,到那边还是有“漏税”的情况发生,而且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自己在漏税的,等让补缴的时候,就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
另外就是印度似乎一直都在调整自己的政策,比如当初吸引小米进入印度的时候,印度的总理莫迪可以亲自亲切的接见了咱们的雷布斯,而且极尽所能的说了一堆优惠条件,这让雷布斯一下就觉得,选择来印度简直是自己此生做过的最正确的事。
但当雷布斯在国内排除万难,终于在印度开长、卖货,并且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印度政府又迅速调整了政策,就主打一个让人防不胜防,各种限制、各种利润收割、各种塞自己的人、各种入侵供应链,这一套玩的叫一个溜。
最后就是,似乎印度人对“在对方那里有自己人”这一点格外的感兴趣,这可以叫做民族保护主义,这次对小米就能充分反映这一点,2023年6月13日,印度政府明文要求,小米不仅要上交48亿罚款,还要把小米印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以及首席财务官等所有带“首席”字样的高层管理,都必须换成有印度国籍的人担任。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过度的利己主义,终究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中国有句老话,害人终害己,印度如果不能真真正正的直面这个问题,还是在整外国企业上不遗余力,那么印度的外国企业只会越来越少,而印度在国际上的发言权,也只会越来越低,到时候就算印度想要挽回这个局面,估计全世界都不会给印度面子了。
4、面对如此明显的例外,小米会如何选择?
直到小米遭遇如此令人震惊的不公平待遇后,大家才以为小米会进军印度市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从任何渠道收到小米对此的任何声明。看来,小米还在等待在印度的战斗。司法系统,达到毁灭性的结果。
毕竟,小米在印度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不仅为自己赚了大钱,还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和国内难以企及的手机市场份额。因此,小米很难选择是否继续吃掉这块大蛋糕。
无论小米最终做出什么决定,印度的浑水对于世界各地寄希望于印度的外国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警告。相信所有企业在选择进入印度市场之前都会比以前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