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朱国良
人之患在好为人序,这话应该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经学家顾炎武先生说的。的确,我犯过此忌,曾为一些位写过长篇小说、诗歌、散文和杂文的成名文友,写过前言序文。因为我有时觉得:你的举手之劳,可能是他人的燃眉之急,于是就莽撞地应承了下来。其实写着写着,就觉得这活不好干,又要看大量文稿,又要出一点观点思想,很是烦心累人。
这次承渭法兄高看,要我写几句,我更是忐忑,他本是成名人物,集医者、记者和作者于一身,融好人、闻人和奇人于一体,而且还是写长篇小说出身的,而且1985年就进了北京西山文学讲习班,1988年就已读于茅盾文学院,之前,他就巳经在全国50多家名报名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著述颇丰,获奖频频啊。在我犹豫之间,又觉得朋友的托付如火在胸燃烧,又记起自己常说的:将军倚重一匹马,朋友相重一句话,就只得道一声“惭愧”,壮着胆子,硬着头皮写将下去了。
宁可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为王,也不去别人的繁华中強颜奉场。我观渭法兄几十年,发现他就是如此为之,身体力行的。33年前,他在我报发表的《血洒西湖》荣获全国连载作品一等奖,为此浙报头版发了消息,他为我报争了荣誉,我因此为他撰写了创作经历,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作为我经年的朋友,渭法兄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位复合型人才,一位多重性的才人。他的创业思想,他的创新能力,让人刮目相看,羡慕妒忌爱!
不是吹嘘,有例为证:
在诸暨本土,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是他,在1994年。
在诸暨本土,第一个出版医学科普作品书是他,1988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就出版了他的11万字的《健康长寿百问百答》一书。
在诸暨本土,第一个出版报告文学集的是他:1991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西施故里人才多》一书。
在诸暨本土,第一个出版长篇小说单行本的是他,为1993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出版的《西施后传》和《浣江血祭》。其中《西施后传》于1994年荣获‘94’北京写作文化特等奖,《浣江血祭》于1994年1月1日始在《浙江日报》上连载。
渭法兄能够力拔头筹,可以如数家珍的事还真不少:他又是第一个在海外报刊撰发文章的,第一个向部门上缴稿费所得税的,竟然还是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取得“黄花妇炎灵胶囊”发明专利权的。如此等等,了不得啊!
但田渭法却说,我读书少,文章还是诸暨其他文友们的多而好,只是写得早一点,运气好一点。他对台湾作家萧白和我都是这样说。
岁月缝花,时间煮雨,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一生做好一件事,学会简单不简单。春秋代序,岁月更替,不变的是渭法兄力求生命的长度,更崇尚人生的宽度,力争把每个日子过得有温度,有亮度!他本是懦雅温婉平和之人,对于成绩和成就,他也不张扬,更不张狂,从而显示了这个道理:山不细数自己的高度,不影响它的巍峨;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不影响它的辽阔!
因为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对这方桑梓充满希望,渭法先生为文著述,往往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尚未下笔胸有竹。因此在他笔下的家国大事,名人轶事,家常琐事,乡人故事,渭法先生都能从宏观叙事的手段,以细腻笔触,从细节着手,有条不紊地展开。他善于以文化的素养化之为文,在历史的隧道里秉烛前行,在史海钩沉里去伪存真,去芜存菁,做成新鲜的菜品,以飨众人。渭法先生真是一位高手、好手、行家里手啊,对于乡情乡愁、乡亲乡人的种种丰釆风物,都能悉心雕琢,细心呵护,压得金线,妙成锦绣,让人读来有收获,有感想,有体味,有启悟。
半盅蜜糖采花万朵酿成,几斤茶叶挥汗百滳培育。我深深知道,渭法兄这些成就的获得,全凭知识作矿山,全仗学养作靠山。他信奉的是:名利任你去忙,文字自留我韵。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之下,可贵的是几十年来,渭法先生不忘初心,更富激情,他把书籍作为精神的禅床,把哲思当作学养的洞穴,自静其心,无求于物,为着理想的呼唤,向往邈远的境界,他心绪逸出红尘,超然物界之外,努力让自己的心灵先到达广阔的精神天地。他爱书知书,涉猎广泛。他又走进社会大学,读生活之书,不懈地投身生活,不断地挖掘材料。他默默耕耘,远离尘嚣,有如达摩面壁,莫干铸剑,苦心孤诣,博采众长,又以奋然命笔的怡然境界,漫游才情交织的意境,徜徉物我两忘的天地,少了一些浮躁心绪,多了一份淡泊清新。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在于善于利用空余时间,那么这一点渭法先生做到了的话,那么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具有思想,具有风情,具有回味,渭法先生更是做好了。他的文史合集举凡80多篇,在潮新闻精裁细剪推广之下,每篇都显新鲜,都有看头,以致文章一经发布,点击率就节节上升,在20万、30万的亦不在少数,上10万阅读量有40篇。这,也是不容易的!
写作是一个人的舞刀弄枪,是一个人的张灯结彩。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痴情执着者可能少了,但积羽成舟、蚌病成珠的文字结晶,须得读书人和写作者倾注多少的心血。筚路蓝缕地奋进,栉风沐雨地前行,渭法先生便是这样的执著,便是如此的毅行。他种出的累累硕果,取得的种种成就,便是天地精神的写照,正是人生理想的诠释。
作为渭法先生的老乡、诸暨才人王冕,人们知道他的《墨梅》诗作得好:“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但他的《白梅》也作得妙极:“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应该也是渭法先生精神世界和文学生涯的一襟展示吧!而他就是一树独立惟求香如故的老梅,逢春勃发,遇冬峥嵘,根深枝茂多葱郁,老树虬杆更著花,在无边的大自然的岁月中,展现出独特的绮丽颜色和新生的多彩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