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早”干预阿尔茨海默病 保障老年人群健康

   日期:2025-03-13     作者:lpgra       评论:0    移动:http://fswenzheng.xhstdz.com/mobile/news/3281.html
核心提示:2025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开启记忆‘守护键’:聚焦早筛早诊”专场座谈上,多位专家学者建言

2025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开启记忆‘守护键’:聚焦早筛早诊”专场座谈上,多位专家学者建言要通过“四早”干预阿尔茨海默病,即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要加强多部门联动协作,构建阿尔茨海默病全链条防治体系,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卢林说:“伴随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认知障碍疾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抓住阿尔茨海默病早筛早诊‘黄金期’,对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认知功能至关重要。”他建议,大力普及阿尔茨海默病防控知识,提升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减少歧视;增加专业照护服务供给,培训专业照护人员,建立居家、社区和机构相衔接的照护服务模式;加强对患者家庭成员的多方位支持,提供心理疏导和“喘息服务”等,帮助他们缓解身心压力。

“一旦确诊阿尔茨海默病,应尽快就医并接受药物治疗。”卢林说,新型靶向药物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治疗选择。此外,家庭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认知训练、音乐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疗等,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慢慢找回记忆。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中心教授王华丽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防早治,需要依靠工作机制、服务网络和队伍建设“三驾马车”。王华丽解释说,首先,要明确多部门协作分工,建立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筛查、转诊、会诊等相关联动机制。其次,要扩大早防、早治服务网络,构建筛查、诊疗、康复、随访等一系列全病程管理服务体系。同时,要强化基层专业队伍建设,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及社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提升基层的认知障碍筛查和早期干预能力。

“目前认知障碍门诊的普及率较低,且多数患者在中重度痴呆阶段才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纪勇建议,应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痴呆的认知和筛查能力,并将65岁以上人群的痴呆筛查纳入医保体系,以提高筛查率和知晓率。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康复中具有广阔前景。例如,通过眼动、步态、面部微表情等检测手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更精准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有望帮助预测疾病进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升康复质量和照护水平。

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全病程管理体系构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郁金泰认为,应通过双向转诊机制串联筛查、诊疗、康复与随访环节,推动县级以上医院规范化诊疗,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设立记忆门诊,同时强化中医药在疾病管理中的作用。谈及未来,郁金泰说:“精准医学是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核心方向。通过早筛早诊、分层干预与全周期管理,我们有望延缓疾病进程,让更多患者保有尊严与生活质量。这需要政策、科技与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最新资讯
0相关评论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图文
最新资讯
点击排行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