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针对规范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化妆品原料及产品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参考其他相关标准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相关内容进行修订。
一、修订的必要性
1.作为《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的重要参考文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4-2014《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已参考国际新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
2.《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试验用菌株标准组合为TA97、TA98、TA100和TA102。
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Bacterial reversemutation test (No.471, 21st July 1997) 中推荐的菌株组合为:
(1)S. typhimurium TA1535,and
(2)S. typhimurium TA1537 or TA97 or TA97a,and
(3)S. typhimurium TA98,and
(4)S. typhimurium TA100,and
(5)E. coli WP2 uvrA,or E. coli WP2 uvrA (pKM101),or S.typhimurium TA102.
由于菌株TA1535对某些特殊的致突变物敏感,且TA1535(无质粒pKM101)可以与其R因子的衍生物TA100(有质粒pKM101)相互补充,故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试验用菌株标准组合中需加入菌株TA1535。
TA1537、TA97和TA97a均含有胞嘧啶的重复序列,其位于相应的组氨酸靶位点内的突变敏感部位,它们对导致这些移码位点中碱基缺失的移码诱变剂的敏感性相似,该三种菌株在试验中可相互代替。鼠伤寒沙门氏菌TA102或大肠杆菌WP2uvrA或大肠杆菌WP2uvrA(pKM101)在试验中可以相互替代。
ICH颁布的ICHS2(R1)、FDA颁布的Redbook2000和《药物遗传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07年)中也遵循了OECD指导原则中对于菌株组合的要求,即TA1537、TA97和TA97a可以相互替代。
TA97a是TA97的纯化形式,1991年文献报道TA97菌株在应用上存在以下缺点:过夜培养的菌液活性较低、背景菌落不明显,平皿上回复突变产生的菌落较细小。其原因与该菌株的uvrB基因缺失有关。Ames实验室对TA97菌株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重组菌株命名TA97a以代替原来的TA97。改进后的TA97a生长特性较TA97好。
目前TA97市场上已很难获得,考虑到实际情况,且完善菌株组合使其更充分的反映出受试物的致突变性,需要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修改,增加TA1535、TA97a和TA1537作为试验中菌株组合的选择,制定更符合国情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3.对于Ames试验中使用的TA97,TA98,TA100和TA102菌株,《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给出了明确的自发回变菌落数。我国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细菌回复突变试验(GB15193.4-2014)给出了Ames实验室和Zeiger实验室两个实验室的自发回复突变数的范围供参考,并且指出:对于各菌株的自发回变范围,各个实验室在参考其他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应建立自己的历史对照数据库,形成适合本实验室的实用范围。国内相关检验规范及其他实验室的背景数据都表明不同实验室的菌株自发回复突变数是不同的。目前国际上的指导原则包括OECD471、ICHS2(R1)和FDARedbook,均没有规定菌株自发回复突变数的范围。每个实验室都应在参考其他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历史对照数据库。
就以上原因,需要对《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进行修改,要求各个实验室建立自己的历史对照数据库,使其更具有科学性。
4.《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表2给出了不同菌株的阳性对照物作为参考,但未给出敌克松的相关参考数据。敌克松已经作为一种常用的阳性对照物用于Ames试验,国内很多实验室用敌克松作为菌株的阳性对照,需要对规范进行修改,增加敌克松的相关参考数据,使规范更加完整。
5.修改了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的内容,使表达更加清楚、明确。
二、修订依据及文献
1.《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年版)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4-2014《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3.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Bacterial reversemutation test (No.471, 21st July 1997)
4.ICH harmonised tripartite guideline S2(R1):Guidance ongenotoxicity testing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for pharmaceuticalsintended for human use. 2011
5.Bruce N. Ames, Revised methods for the Salmonella mutagenicitytest. Mutation Research. 113:173-215,1983
6.The Ames Salmonella/microsome mutagenicity assay. MutationResearch,455:29-60, 2000
三、起草原则
1.参考国内和国际上关于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指导原则,以及国内实际情况,结合化妆品原料及产品安全性评价的要求,修订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方法。
2.充分考虑国情。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要求对某些内容进行具体化和明确化,使指导原则切实可行。
3.在撰写过程中,还注意了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以及通俗性和规范性之间的关系。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编制说明
一、编制说明
本次修订,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试验名称;
——修改了1 试验范围;
——修改了2.5 细菌回复突变的定义;
——修改了3 试验原理内容;
——修改了5.1 组氨酸-生物素配制的方法;
——修改了5.2顶层琼脂培养基配制方法;
——修改了5.10.1组氨酸-生物素平板的制备方法;
——修改了5.10.2氨苄青霉素平板和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平板的制备方法;
——修改了6.1试验菌株内容;
——修改了表1试验菌株鉴定的内容;
——修改了6.2.1组氨酸缺陷/色氨酸缺陷 原理;
——修改了6.2.4紫外线敏感性的种类;
——修改了6.2.6鉴定方法;
——修改了表2 测试菌株的回变性内容;
——修改了10.2 平板掺入法内容;
——修改了11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的内容。
二、确定相关技术内容及新旧技术规范的对比
新修订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修改了试验用菌株的要求,菌株鉴定的内容,相关试剂配制的内容,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