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百年来,沧海桑田,中国伦理学与时代共命运。如何赓续传统,开拓创新,续写新时代伦理学,成为中国伦理学人的时代使命。11月7日,上海市伦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在上海市社会科学会堂举行,与会者围绕“百年道德演变与新时代伦理学使命”的主题展开热烈研讨。
年会上集中展示了多位我国伦理学界知名学者2021年出版的著作,包括上海市伦理学会首任会长周原冰先生的《周原冰道德科学研究文集》(上、中、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名誉会长朱贻庭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第5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学会顾问赵修义先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辩护》,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这些著作是上海伦理学人学术成果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上海伦理学界的学术高度和学术智慧,也为更多青年学人续写新时代伦理学提供了经典读物。
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与会者认为,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层面、制度层面的,也是精神层面的。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要逐渐屹立在世界舞台中央,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和价值,因此,如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大时代课题。要回答这个时代课题,可以从三个纬度展开,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还有学者表示,传统不只是古代的,也在塑造着今天的每个人。中国价值之所以是中国的,必定有中国文化的基因,如何在不忘本来的基础上进行弘扬和创新值得探索。面向现代化,从伦理道德的视角来看,也要回答如何发挥现代性道德的长处,避免现代性道德的不足。比如,如何把个体的独立性发展和社会责任形成很好的结合,最终超越个人主义的局限等。
与会者表示,多年来,上海伦理学界一直倡导对于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做创新性的阐发。阐发的路径之一,就是和当代社会对话,在此基础上创新中国伦理学的书写方式和研究范式。那么,儒家伦理在与当代对话时,在哪些方向上有可能引发一些新的范式和创新呢?有学者表示,在回答这个问题方面,上海伦理学界,尤其是青年伦理学人做了不少探索,比如,推动儒家和美德伦理、环境伦理的对话,尝试回答当代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对伦理道德提出的新挑战等。总体而言,只有扎根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思想传统与当代社会生活,打通观念世界与生活世界,才能促成中国伦理思想创发的“源头活水”,书写出有生命力的当代中国伦理学。而青年伦理学人更应该积极地回应时代召唤,做出全新的理解。
年会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很多学者立足于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回应伦理学科发展中的重大实践课题和理论课题,为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集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协同发展于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慧,拓宽了思路。比如,百年变局与当代伦理学话语体系建构、新时代伦理学使命等。也有诸多与会者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关照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以鲜明问题导向,结合当下社会现实,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探讨,比如,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当代人如何拥有“精神幸福”等。
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的专家学者约百人与会。以“儒家伦理与当代中国道德话语变迁”为主题的上海市伦理学会第九届青年论坛同日举行。
栏目主编:王娜
本文作者:李小佳
文字编辑:李小佳
题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