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荷之高洁,颂古今清官之廉明,以史为鉴,警醒世人。清廉家风、正直品质,乃人生正道。此文读罢如沐清风,悟“心静自然凉”之理,更感反腐之重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让我们来欣赏“江郎山杯”廉洁文学创作大赛三等奖获奖作品之《说古论今话清廉》,作者系叶翠青。
说古论今话清廉
寂寂濯清涟,荷风十里香。
度过今年这个漫长的夏季,领悟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在这个秋风送爽、丹桂烁金的季节,拥有一份恬静,回味一场清欢,去追思赏荷消暑的快意人生,畅谈古今拒腐倡廉的诗声雅韵。
“身清心静暑自消”,这是今年夏天我来到衢州赵抃祠的第一感觉。进入赵祠,迎面就是一池荷花,荷花因清廉和“青莲”谐音,而被人们赋予高洁的象征。而池中之荷,长得笔直而又挺立。那田田的叶,翠翠的伞,生机盎然。高高的枝,粉艳的花,妩媚中带着娟秀,清奇而不做作,不攀不附,婷婷玉立,纤尘不染,象征着赵抃在朝为官50年始终保持:“长厚清修,衣冠露香,一琴一鹤,匹马游宦”的坚毅品质。大堂上“旷代廉吏”的匾额和赵抃塑像顿时在我心中高大起来。
“雨过回廊,圆荷嫩绿新抽。越女轻盈,画桡稳泛兰舟。芳容艳粉,红香透、脉脉娇羞……”大屏风上的咏荷诗,正是赵抃自己的人生写照。也是历代无数清官廉吏所追求的清清白白为官,坦坦荡荡做人的信条。
同在北宋为官的包拯,一世清廉,不畏权贵,在他7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不得收礼,但第一个给他送礼的竟是当朝皇帝,并附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拯看后,当即回诗一首:“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诚恳又巧妙地辞退了皇帝送的寿礼,开一代拒腐倡廉的风气。
被苏州人誉为“况青天”的况钟,宣德年间,外任苏州知府,他到任后,惩贪官,治污吏,平冤狱,兴府学,关心民间疾苦,当他任满赴京考绩时,写下了一首绝句:“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轻。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简易轻便的行囊,清正廉洁的思想,超然物外的境界,大义凛然的正气,跃然纸上,让人过目难忘。
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品行端正,从来不受属下赠礼,备受康熙帝的称赞,因而晋升为福建巡抚。到任后,为杜绝送礼者,张伯行便写了《禁止馈送檄》张贴在巡抚署衙门外:“一丝一料,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送礼者见此檄文,自讨没趣,悄然而散。
礼尚往来,自古有之,但这礼该不该收?值得斟酌。
江山清漾人毛恺,官至三部尚书,奉公执法,体恤民情,奉旨出巡,拒受馈赠,分管芜湖关税收,纤毫不染。更让人钦佩的是那封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简洁明了,充满正气,至今读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无独有偶,“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写下这行振聋发聩警句的,就是革命烈士方志敏,他在狱中所著的《清贫》一文,深情表达了共产党人,为了广大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甘愿受清贫朴素的生活,道出每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美德。它就像王冕笔下《墨梅》中所书:“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一时成为美谈。
清廉的家风,也让我受益匪浅,四十多年前,当我穿着一身崭新警服回家向父亲报喜时,父亲却告诫我说:“警察是个辛苦的职业,接触阴暗面较多,一定要实事求是,奉公执法,不谋非义之事,不图非义之财。”并宽慰道:“公务员薪酬虽然不多,但如守着水井,日日可以汲取,贪赃者虽然可以一夜暴富,但终究是竹篮打水,甚至招来意外之祸。”想不到认字不多的父亲竟用充满人生哲理的朴素语言,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课,让我至今能领着退休金,悠闲地在家吟诗作赋,挥毫泼墨,自驾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红尘喧嚣,人生若寄,只有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如池中的荷花仙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透世事,修成正果。
待浏览完两厢赵抃的生平介绍,回味着一长串清官廉吏有趣而犀利的诗句,仿佛喝下一杯冰镇啤酒,端居一角,眼前无奢物,窗下有清风。暑散由心静,凉生因室空。此时身自爽,难得与人同。恰如古人所云:“择池纳凉,不若先除脑热。消夏避暑,外物只是辅助,内心才是根本”。
步出大殿,我们又转回到荷花池边,思绪却再次进入时间隧道,想那庙堂之上,殿陛之间,清官和佞臣总是跬步不离,形影相随。唯清者泱泱,浊者冥冥。又如荷花它出自淤泥之中,却不妖媚。而落叶虽在清水之中,却会腐烂发臭。
被质帝当面称为“跋扈将军”的东汉大将军梁冀。他在任职期间,操纵朝政,肆意妄为。甚至到了选帝弑君的地步,汉家朝堂之上曾有梁家7人被封侯拜相,2位大将军,有60人身居官位。后宫里同样风光无限,梁家出了3位皇后,享受朝廷俸禄的女眷有7个,迎娶了3位公主。这种家族势力,不要说在两汉时期,放眼中国历史五千年也是少有其人。但不可一世的梁冀最终落得个被抄家处死,殊灭九族的下场!
正如《红楼梦》中有两句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刘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长于奉迎,每天想着法儿讨朱厚照欢心,一旦大权在握,就开始党同伐异,卖官鬻爵。在他一手把持的官场中,甚至闹出借“京贷”行贿的荒唐丑事。刘瑾罪行败露后,明武宗亲自去抄刘瑾的家。结果抄出黄金、白银、珍宝等不计其数,折合当时物价相当于人民币960亿元。并私藏伪玺、玉带等违禁物。最终被凌迟之死。这位当年不可一世的“二皇帝”,活活被剐了3000多刀才气绝身亡。可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
还有大家熟知的大贪官和珅,他政治上“升得快”,和珅以过人的才干和擅变的心机为官二十九年,重要的任职升迁就有四十七次。同时掌握过内阁和军机处这两个要害部门,拥有了只手遮天的权力。经济上“发得快”,和珅从事地产业,圈地一千多公顷,其中一部分是皇上赏赐,其他的都是低价购入,然后操纵地价大发横财。和珅还有庞大的第三产业,当铺、银号、古玩铺、玉器库等等,据估算,和珅的个人财产总值相当于人民币900亿元,是当时大清帝国财政收入十五年的总和。
和珅“死的也快”,嘉庆帝下旨“赐死”时,和珅才四十九岁。这一天,先皇乾隆驾崩才十五天,和珅入狱仅六天。最终,和珅留下那首被《清通鉴》收录的绝命诗:“五十年来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自己以一条白绫缢死家中。
联想到当今出现的许许多多“老虎”与“苍蝇”,也是声色犬马,胡作非为,财迷心窍,利欲熏心,对前车之鉴,置若罔闻,纷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我们为官者要有“悬鱼太守”的操守。治贪者要有张乖崖“水滴石穿"的果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说:我们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同时“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绝不姑息”,使党始终成为中国式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